石菖蒲
2025年08月10日
石菖蒲
【别名】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外皮黄褐色。叶根生;剑状线形,先端渐尖,暗绿色,有光泽,无中脉。花茎高10~30cm,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侧裸露而出,无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狭圆柱形,柔弱;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产西山等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
①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6~9g。(《医学正传》)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莲、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30g。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