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
2025年08月10日
凤尾草
【别名】井栏边草、凤尾蕨、背阴草、祛风草。
【基原】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顶端有钻形鳞片。叶异型,簇生,草质,无毛,叶柄灰绿色或带褐色;能育叶片长卵形,长15~40cm,宽10~20cm,1回羽状,下部羽片往往2~3叉,除茎部1对有柄外,其他各对茎部下延,在叶轴两侧形成狭翅,小羽片线形,顶端渐尖而不齐,有细锯齿,向下为全缘;不育叶的羽片或小羽片较宽,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锯齿;侧脉单1或2叉。孢子囊群线形,沿叶边连续分布;囊群盖线形,膜质。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水边的石缝或墙缝中,产穹窿山、天平山、花山、上方山、光福等多地。分布于河北、华东、华南和西南。
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味淡、微苦,性凉。归脾、胃经。具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之功。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等症。
①治小儿瘰疬顽固性溃烂:檐边蜘蛛黑色而大者四个、凤尾草60g、生龙骨粉15g、生牡蛎(研)15g、南瓜叶一张、陈甜酒一小罐,前五味同浸入甜酒中,搽患处。(《春常在室医验录》)②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沙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③治痢疾:鲜凤尾草60~90g。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江西草药》)
虚寒证忌服。
凤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