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人工培育水蚯蚓?
建池。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水蚯蚓生活习性的生态环境来挖坑建池,要求水源良好,最好有微流水,土质疏松、腐殖质丰富的避光处。面积视培养规模而定,一般以3~5米2为宜,最好是长3~5米,宽1米,水深20~25厘米,两边堤高25厘米,两端堤高20厘米。池底要求保水性能好或敷设三合土,池的一端设一排水口,另一端设一进水口。进水口加设牢固的过滤网布,以防敌害进入,池边种丝瓜等攀缘植物遮阳。
制备培养基料。制备优质的培养基,是培育水蚯蚓的关键,培养基的好坏取决于污泥的质量。选择有机腐殖质和有机碎屑丰富的污泥作为培养基料。培养基的厚度以10厘米为宜,同时每平方米施入7.5~10千克牛粪或猪粪作基底肥,在下种前每平方米再施入米糠、麦麸、面粉各1/3的发酵混合饲料150克。
引种。每平方米引入水蚯蚓250~500克为宜,若肥源、混合饲料充足时,多投放种蚓,产量更高。一般引种后15~20天即有大量幼蚓密布土表,刚孵出的幼蚓长约6毫米,像淡红色的丝线,当见到水蚯蚓环节明显呈白色时即说明其达到性成熟。
饵料投喂。用发酵过的麸皮、米糠作饲料,每隔3~4天投喂一次,投喂时,要将饲料充分稀释,均匀泼洒。投饲量要掌握好,过剩水蚯蚓的栖息环境受污染,不足则生长慢,产量上不去。根据经验,精料以每平方米60~100克为宜。另外,间隔1~2个月增喂一次发酵的牛粪,投喂量为每平方米2千克。
采收。水蚯蚓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寿命约80天,在繁殖高峰期,每天繁殖量为水蚯蚓种的1倍多,在短时间里可达相当大的密度,一般在下种后15~20天即有大量幼蚓密布在培养基表面,幼蚓经过1~2个月就能长大为成蚓,因此要注意及时采收,否则常因水蚯蚓繁殖密度过大而死亡、自溶导致减产。通常在引种30天左右即可采收。采收的方法是:在采收前的头一天晚上断水或减少水流,迫使培育池在翌日早晨或上午缺氧,此时水蚯蚓群集成团漂浮水面,可用20~40目的聚乙烯网布做成的手抄网捞取,每次捞取量不宜过大,应保证一定量的蚓种,一般以捞完成团的水蚯蚓为度,日采收量每平方米能达50~8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