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黄鳝损失?

16.运输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黄鳝损失?

黄鳝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我们一定要针对性地做到及时预防,减少损失。

①水温升高,导致黄鳝死亡。任何水产动物都有它合适的水温要求,水温的上升能引起黄鳝的活动加强和它的新陈代谢的加快,从而导致它本身耗氧量的剧增。试验研究表明水温在8~10℃时,黄鳝平均耗氧量每小时每千克为38毫克左右;当水温在23~25℃时,这是黄鳝生长发育的最适水温,它的新陈代谢能力也最旺盛,此时它体内的耗氧量跃增到每小时每千克326毫克左右;如果水温进一步上升到30~34℃时,耗氧量剧增到每小时每千克697毫克,这样高的耗氧量,加上在运输时黄鳝的密度比较大,自然易引起水中缺氧而死亡。所以运输黄鳝最好是在春、秋季节,水温在25℃以下,并要定时换水,经常搅拌,保持最适水温。

②鳝体受伤引起死亡。一是用钩捕获的黄鳝往往会因头部受伤而感染;二是用破损的篾篓或其他粗糙锋利的容器盛装,会使黄鳝体表创伤;三是运输时由于密度过大,黄鳝相互用嘴撕咬,一般都会导致尾部咬伤。受伤黄鳝,往往受强者的挤轧而沉没于容器的底部。运输时要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容器要尽量光滑,无破损,运输密度要适量。

③“发烧”缺氧,使鳝窒息。所谓“发烧”,是指运输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时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窒息而死。但这时体质比较健壮的黄鳝,往往能挤到表层,奋力竖身昂头,直接呼吸空气,因而不会发生死亡。缺乏经验的人常被这种表层假象所蒙蔽,实际上表层以下的黄鳝已经相互纠缠成团,或已经大量死亡。产生“发烧”的原因是因为黄鳝体表富含黏液,容器内鱼的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时换水,黏液越积越多,黏液被细菌的分解过程中,很快地将水中的溶解氧消耗完,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水温显著升高。所以在贮运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加入少量的泥鳅,减少黄鳝相互缠绕,降低发烧病的发生率,并及时换水,以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