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建设
首先要培育创新性思维,把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大方向。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必须遵循的原则性思维。在具体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次,我们应严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将情感健康、意志坚强、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勇于担当的人才引入教师队伍。建立严格的教师培养机制,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制度。重视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健全思政课教师的学习、交流与培训制度,聘请权威专家或教学名师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思政课的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教学创新奠定基础。再次,着眼创新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创新本领。1990年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一书中提出了“教学学术”这一概念。教学学术的内涵主要包括对教学的深入认识;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超能力;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取得的卓越成果。李·舒尔曼博士进一步指出,教学过程和研究过程一样,均包括想法、设计、实施、结果和分析五大要素,融入这些元素后教学就扩展为:实施教学理念的计划和行为设计能力;促进师生间互动的技能;应对可以预期和无法预期结果的能力;对探索复杂实践所带来的特定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真正的教学就是一种学术研究。思政课教师要想提高教学创新首先要重视并回归教学学术。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师专项的基金项目研究,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建立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开展各级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等,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切实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