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征

(二)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征

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提出了六条要求:

1.政治要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教师真信真懂,才可能传递给学生真学问、真道理。思想政治理论是大学课程,但不是单纯讲知识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饱含信仰的课程,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立场的课,只有坚定的立场,才能在各种混杂的声音中坚守立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信仰,信仰要坚定;要有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要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增强政治鉴别力,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2.情怀要深。人总是有些情趣或情调的,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但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却不能只是小情趣、小情调。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时代新人,是要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大情怀。这个大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这个大情怀,饱含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大情怀,将自己的一生扎根中国大地,不忘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让自己先成为拥有大情怀的人,才可能感动青年、影响青年。

3.思维要新。思想影响行动,因此如何思想、拥有怎样的思想变得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课和实践课,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乃是安身立命的学识根基。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在教学上加强创新,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用富有成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4.视野要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课程,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厚植自身的知识基础,形成宽广的学科视野,才能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知和辩证分析生活中、社会中的每一个问题。而今天的世界也已然不是封闭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开放时代要求教师们必须以更加宏大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现代与历史的关系,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5.自律要严。“师者,人之模范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触及人的信仰世界和灵魂的课程,其教育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业者”或“师者”的水平和状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首先进行自我锤炼,加强自我修养,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才能以自身的信仰影响学生。

6.人格要正。列宁曾讲:“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7]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理论本身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因授课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被教育者。古语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堂堂正正、高尚的人格,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只有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坚持真理,勇于追随真理,才能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这六点要求,从政治素养、能力素质和人格素养三个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素养进行了规范。这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水平的衡量标准,也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授课能力提供了努力方向。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这是首要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守鲜明的政治立场,才能完成好党的教育目标,才能够把准方向,站稳立场;才能保持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其次,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识是拥有良好政治素养、坚持政治立场的基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透彻掌握,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和知识视野,才能在教学中、在实践中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结合学生的特点,遵循教学规律,于创新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教育实效性。最后,人格素养是完成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主体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拥有情怀以及人格魅力,身体力行,努力践行,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