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带来话语重构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矛盾

(二)新媒体带来话语重构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矛盾

话语是思想和意识的外在表现,福柯指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7]一定程度上话语是控制意识形态和掌握权力的关键。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单向话语传播转变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多话语主体并存,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受到了削弱;网络的便捷性和低门槛使得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话语主体,各种思潮交织,甚至是反动言论、无视道德规范的话语有可能成为主导,混乱人们的思想;网络的超时空性和多向传播性使得新的网络名词层出不穷,呈现出新语境和新解释,话语面临重构和革新。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元话语体系”的特征。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具有意识形态性与政治倾向性,它要求教育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引导舆论走向、认同主流价值观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带来的话语权重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话语体系显然是相互矛盾的:第一,新媒体的多元话语主体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新媒体的平等共享使得信息流向从原来的教育者到受教育者转变为所有人对受教育者,即时互动和无障碍性使得接受主体同时面对多元的思想文化冲击,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原有话语主体的权威。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严谨有序的话语体系需要应对日益变化的“青年化”“网络化”的新术语和新名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话语理解和认同的困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话语的缺失,话语传播和理解多层次化、不对等性客观存在。如何实现两者的有序对接,以大学生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输送和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成为新的挑战。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原有话语体系面临多重挑战,需要在变革中发展。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快速在网上发酵蔓延,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及时应对,新的流行符号和个性化集体行为往往成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识和引导力也往往处于滞后状态,如何用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进入网络领域,引领思想转变和价值观的树立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