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的反思与优化

第二章 河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的反思与优化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本章旨在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使社会实践更贴近学生实际,避免流于形式。通过丰富实践内容,增强实践宣传力度,加强组织管理,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为河北省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进入良性循环提供参考。

【调研报告】

实践育人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践育人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质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多次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拓展实践平台,真正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各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具体的实践育人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实践育人的效果,需要进行反思,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优化实践育人,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