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思政”理念
1.树立“大思政”理念,把握育人目标。以怎样的理念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定着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向、原则与工作方法,影响着立德树人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9]“大思政”的战略定位和教育理念由此正式确立。所谓“大思政”,是对多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联系机制所形成的合力体系的整体形态描述,旨在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整合起来,从而有效解决长期存在思政课堂传导的思想理论观念和社会现实相脱节、“两张皮”的问题,推进工作创新,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10]“大思政”理念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更加完整的人文教育系统中,以整体性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出全面的理论反映和实践概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大思政”教育理念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协调互动性等特点,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指向,是彰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引领的价值旨归的重要教育理念。[11]
2.树立“大思政”理念,形成教育合力。树立“大思政”理念,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合力,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大思政观,需要把学校各部门和单位、学校工作的各环节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育人职责。高校的组织、宣传、学工部门和团委,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一片田,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环境,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大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以及家风家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好新媒体和网络空间,构建网上网下并存、虚拟与现实同在、学校社会家庭合力育人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