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信念支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信念支持

精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总是需要一个意义世界以说明自己的价值之所在,需要对某种理想或信念极度信服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和精神支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质是意识形态教育,其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为大学生阐释清楚科学的理论,同时还要以理论的科学性为基础,解决好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关涉人的意义世界的问题,为青年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对大学生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塑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定的信念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是一个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科学的知识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影响人,厚植理论素养;通过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和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实现“以理服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导的是一种有立场的思想,为大学生的政治立场铸就灵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突出理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其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政治立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大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另一方面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的批判与斗争中阐发自己的政治立场,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铸就政治灵魂,引导大学生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鼓励大学生勇于肩负自己的政治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的是一个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的未来指明目标与方向。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立足现在,着眼于未来,致力于消除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和压迫,为人类描绘了一个实现社会平等、自由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个理想社会区别于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的实现条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以现实的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和社会建设演绎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青年的未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将青春的意义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为大学生确立了青春奋斗的理想目标,激发了大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