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河北省“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三、努力提升河北省“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14年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还生动形象地以穿衣服扣扣子来比喻,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要求和鼓励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5]他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6]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7]。2018年他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8]寄语青年要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实干家,做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95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矛盾化、价值追求实用化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其实,在“95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背后,折射出对社会共同价值观的趋近与追求,越是激烈的价值冲突越是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需要。“95后”大学生世界观尚未成型,价值观易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如何在他们生长发育阶段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使其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95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