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主体去中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的矛盾

(三)新媒体的主体去中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的矛盾

新媒体的碎片化导致了多元裂化,新媒体为个人展示自我、传递自我信念与价值提供了平台,话语权的扩展造就了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思潮和新思想也借助网络平台得以蔓延和传播,使得多元价值观并存,无形中削弱了主体的引导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主体去中心化和自媒体的日益兴盛,使得人人都可能成为发声者和某种潮流的引导者,各种新颖的表现形式也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新媒体冲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格局,它颠覆了“施教—受教”的单向传输、二元闭合的教育结构,将施教者与受教者置于对等的关系中。[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性和政治性,通过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期待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讨论经历了一元主体、双主体、主体间性的变革,但整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明确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并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思想。

新媒体主体去中心化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具体表现为:第一,“去中心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由集中控制转向分散控制甚至是不受控制,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者角色逐渐式微,教育主体的价值感和尊重感受到了冲击,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教育主体的“去中心化”必然伴随着教育客体的“选择焦虑”,原来单一的线性“输出—接受”模式转变为放射性和圆周性传播模式,受教育者面临着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困境,给教育效果增加了新的难度;第三,多元方式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新媒体改变着受教育者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急需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媒体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