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本章以“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为切入点,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多维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机制,为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提供参考。
【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为准确把握“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及提升路径,课题组选取了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500名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其中,收回问卷485份,有效问卷占93.34%;从性别来看,男生占43.53%,女生占56.47%;从学科专业来看,文科占64.76%,理科占35.24%;从政治面貌看,党员占5.78%,共青团员占86.5%,群众占7.72%;从所在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学生占53.29%,二年级学生占33.35%,三年级学生占7.49%,四年级学生占5.87%。调查显示,当前河北省“95后”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但也存在认同缺失和障碍,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综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