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
2025年09月10日
(一)当代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生动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之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两个一百年”的坐标系上,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时间节点达到了高度重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将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代中坚力量,他们的发展水平与思想状况、政治素养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只有把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才能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才能真正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青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达成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