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95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基本结构来看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这个宏伟目标,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表达的是社会秩序,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期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个体行为层面提出的道德要求,表达的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整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从内容上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的把握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总体认同状况,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的认同状况。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的认知认同。调查结果显示,从认知途径来看,“95后”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党团活动、新闻媒体网络、听报告与讲座、阅读相关书籍等多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内容来看,68.7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结构完整、逻辑缜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内容。从认知效果来看,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环境背景、时代条件、形成过程、历史地位,能够科学理解和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作用和影响来看,85.91%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价值观影响很大,应该坚持与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0.34%的学生明确提出非常“愿意”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87.31%的学生认为首先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81.76%的学生认为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77.83%的学生认为应“不断学习领会”,68.52%的学生应“积极宣传倡导”。大部分学生认为“提得非常精彩,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十分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党员、高年级学生的价值认同度要明显高于非党员、低年级学生。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的认知认同。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内容中,“95后”大学生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的认同度占82.89%;对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认同度位居第二,占89.15%;对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认同度最高,占92.63%。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得到认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基本形成共识,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得到弘扬。其中,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的认同度处于良好层次,对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准的认同度处于良好层次,体现出河北省大学生对具体的、现实的、感性的东西认知程度偏高,对抽象的、理论的、理性的东西认知程度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