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研数据和大数据比对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二)基于调研数据和大数据比对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当前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以及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对教师的要求看,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力量与当前我省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规模仍不能匹配,专职教师缺口较大。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队伍建设。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并要求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照1比350~400的师生比配备,专科院校按照1比550~600配备。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调整了思政课的师生比,明确规定“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组)配足师资。”[10]

在本次调研的我省9所院校中,有7所本科院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7所本科院校共有专职教师260人,师生比为1∶469,该数据较2016年全省数据1∶514所有提升[11],但是仍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专职教师缺口为88人,平均为13人/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共有专职教师25人,平均师生比为1∶764,与2016年的全省统计数据没有太大变化[12],按照1∶350的师生比计算,应有专职教师55人,目前教师缺口为30人,平均为15人/校。这表明,我省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都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短缺问题。这一点与艾四林、吴潜涛主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6年)》所得到当前各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普遍不足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说明,思政课师资短缺是目前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思政课教师忙于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各种考核任务,致使教师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很难,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13]

在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发现省属本科、市属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短缺规模上有很大差异。其中,市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短缺人数最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缺口居中。即使省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体缺口最少,但也达到了两位数。具体表现为:本次调研的5所省属高校,按照1∶350的师生比衡量,在现有学生规模下的专职教师队伍应达到249人,但实际上只有专职教师199人,短缺50人,短缺人数是现有专职教师人数的1/4,平均短缺10人/校。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也按照1∶350计算,专职教师短缺人数为15人/校。2所市属高校要达到1∶350的师生比标准,应有专职教师100人,但目前的平均师生比为1∶573,只有专职教师61人,短缺39人,平均19.4人/校。

与河北省高校专职教师增长数据比较来看,近几年河北省高校专职教师人数不断增长,例如2016年增长1050人[14],2017年增长2443人[15]。但显然,这种增长在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方面体现不明显。2016年全国高校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据显示,河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共新进57人[16],按照2016年河北省共有121所高校计算,实际上平均每2所高校才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1人,未能及时满足思政课教师人员不足的需求。这意味着我省各高校都急需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的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工作。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结构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不断进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但省内高校之间的教师学历结构差异突出,与京津地区高校相比差距很大。随着近些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截止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达到了74%。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比为23%,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比为51%。从全国范围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构成力量。

在调研的我省9所高校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80人,占比为22.8%,这个数据较2010年高出16.3个百分点,较2016年高出11.6个百分点[17];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88人,占比为53.6%,较2010年高出21.9个百分点[18],较2016年高出3.5个百分点。

若对这9所高校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7所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为24.9%,硕士研究生占比为49.2%,这个数据较2016年分别高出10.3个百分点和降低了3个百分点。另外2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博士研究生2人,占比为5.2%,硕士研究生占比为89.4%。

基于上述数据,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正在逐年提高,硕士研究生学历成为主要学历构成,博士研究生规模有了较快增长,也正逐步成长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中坚力量。但这种增长背后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高学历在不同层次学校呈现出省属本科、市属本科、高职高专的递减顺序。此次调研的9所高校数据显示,省属高校、市属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的博士占比分别为30.9%、6.4%和5.2%,硕士占比分别为42.7%、68.8%和89.4%。不同层次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比例和硕士研究生比例差异较大,其中省属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的博士研究生比例最高,高职高专最低,二者的差距达到了25.7个百分点,由此也决定了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高职高专最高,在省属大学最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省属高校对博士研究生的吸引力更高,博士更愿意到省属本科高校就业;而市属高校和高职高专对博士研究生的吸引力较低,博士研究生到这些学校的就职愿望不高。

第二,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同北京、天津高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在全国范围内审视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结构,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博士占比、硕士占比与2016年全国比例基本持平。从时间节点来看,这实际上意味着,我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结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若将京津冀三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结构进行比较,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巨大差距显露无遗。数据显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总体规模比例看,2016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研究生的占比为11.1%,硕士研究生占比为50%。同时期,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比分别为60.7%和28%,天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比分别为38.1%和37.8%。三地相比较,2016年时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的博士占比,较北京高校和天津高校分别低了49.6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即使是本次调研的9个河北高校样本数据,时间节点是2018年,这9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比例也较2016年时的北京和天津分别低了38个百分点和15.4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占比较北京高出21.2%,比天津高出15.7个百分点。这说明,从总体看,京津冀三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结构层次差距很大,其中以高学历占比北京最强,其次是天津,河北处于最低。若深入分析这种情况,在北京和天津天然的区位优势下,在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发展、人才聚集高水平学校的大背景下,如果河北省高校没有更快、更好的发展,那么这种差距有可能会越来越大。

img

3.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师队伍稳定,新进教师逐年增多,但新进教师人数仍然无法满足师资需求,且新进教师学历层次仍有待提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越发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稳步推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本次调研的我省9所高校中,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超过20年以上教师有129人,达到36.7%;工作时间达到11~20年的有94人,占26.7%;5~10年的有37人,占10.5%;4年及以下的71人,占20.2%。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龄超过10年以上的占到了63.5%,这些教师普遍在2008以前就加入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中来。而教龄低于10年的教师,一般是在2008年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其中4年以下教龄的人数比5~10年教龄人数高出9.7个百分点。这说明,在2008—2013年间入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人数较少。2015年以后,投身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师才逐渐增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2015年河北省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46人,2016年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57人。[19]这说明,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充实,但是与目前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生比要求相比较,我省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充实的速度依然有些缓慢,有待快速推进。

此外,在比较京津冀三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增教师的学历层次时,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河北在吸收高层次人才方面吸引力不足,与北京、天津存在很大差距。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采集系统显示,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进教师中,2015年博士研究生占比为23.91%,硕士研究生占比为60.87%,而同时期数据,2015年北京新进教师5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为72.55%,硕士研究生占比为25.49%;天津新进教师3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为32.55%,硕士研究生占比为61.76%。

img

河北省高校吸纳的博士研究生占比,比北京低48.64个百分点,比天津低8.65个百分点。2016年北京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6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为86.96%,硕士研究生占比为10.14%;同期,天津新进教师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为47.62%,硕士研究生占比为47.62%。这一年河北省高校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5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仅占19.30%,比北京低67.66个百分点,比天津低28.32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占比为73.68%,比北京高63.54个百分点,比天津高26.06个百分点。

这说明,相比较北京和天津而言,河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河北省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仍需尽快制定有效措施,才能在我国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争取人才优势。

4.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中年教师占主体,女性教师比重大,青年力量,特别是青年男性教师数量仍有待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反映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标,预示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依据本次调研统计,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总体呈现出51岁以上教师占比为26.7%,41~50岁占比为35%,30~40岁教师占比为27%,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为5.4%的结构状况。在这个比例结构中,41岁以上的教师占比达到67.5%,高于全国平均54%的水平,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32.5%,低于全国平均42%的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前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年教师占主力的结构类型,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青年教师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存在后续发展后劲不足、动力缺乏、团队老化等问题。

相比较之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41岁以上教师占比为68.5%,天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1岁以上教师占比为62%,河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41岁以上教师占比与北京持平,略高于天津。同时,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60岁以上教师有68人,占比为5%,而天津60岁以上的有36人,占比为6%,在河北省高校中,60岁以上的只有2人,占比0.5%,低于北京和天津高校的规模。这又说明,在年龄结构上,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年龄状态与北京高校、天津高校大体相当,并不存在太大差异。

在性别结构上,本次调研中的9所省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男性教师13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9%,女性214人,占比为61%。与2016年全国高校男性教师平均占比为44%,女性占比为56%的数据比较,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男性教师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个百分点,女性教师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女性教师成为较大主体。

由于省内各个高校的情况不同,在对我省省属高校、市属高校和高职高专的教师性别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5所省属高校的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的占比分别为41.9%和58.1%,市属高校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49.3%和50.7%,高职高专中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的占比分别为31.5%和68.5%。这说明,从总体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女性居多,特别是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女性教师占有绝对优势,也说明改善教师性别比例,吸纳更多优秀男性教师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也是值得关注的事情。

5.党员教师比重总体上有待提高,需要对非党员教师加强政治站位和政治引导工作。201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修订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等文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明确将“政治方向”列为重点建设标准,要求将“政治坚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第一要求,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尤其是对新进教师,原则上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认为思政课教师首要的、第一位的要求是要做到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在本次调研采集的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样本中,共有中共党员261人,在全体教师中的占比为74.3%。这个数据表明,当前我省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中的党员约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二以上,还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教师为非党员。在与教育部采集的数据比对时,我们发现,2016年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中的政治面貌分布情况是,本科学校党员占比为85%,专科学校党员占比为78%,平均占比为81.5%。两组数据对比表明,我省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党员的比例还不是很理想。同2016年北京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党员占87%和天津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员占92%都有一定的差距。

自2015年教育部规定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则上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之后,我省各高校将“中共党员”作为新进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条件标准。因此,当前我省各高校中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中共党员的情况基本上属于2015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非党员思政课教师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线,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还是团队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非党员的身份,一些教师在教育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时就缺乏说服力;一些教师不能以自觉的政治站位、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求和规范自己;一些教师在某些思想观念上辨识不清晰或者存在错误认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和主张,从而对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甚至错误引导,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加强对思政课教师中非党员教师的政治引领,积极团结和教育非党员教师,引导他们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到政治上要强,信仰要坚定,是各高校及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