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商的概念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EQ”,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提出以及实验,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教授在吸收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以往的教育体系由于受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论断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学生的情绪智力(在国内亦称之为情商)关注不够,甚至视而不见,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人文、精神、理想、人格、个性等素养方面存在严重的欠缺,指出教育应该同时关注学习者的情绪智力的成长。
沙洛维和梅耶教授最初对情商的定义是:对情绪的知觉力、评估力、表达力、分析力、习得力、转换力、调节力,涵盖了自我情绪的控制调整能力、对人的亲和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他们在《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加以修正后定义为:情商就是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情绪对思维的引导和促进能力;第三,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第四,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自从该理论提出之后,由于吻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戈尔曼(Goleman)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撰写了《情绪智力》一书。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戈尔曼提出了情商的基本内涵:(1)自我知觉。了解自我,即当某种情绪出现时便能察觉,这是情感智商的核心。(2)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情绪,即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3)自我激励。这是服从于某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也称移情。这是在情感的自我知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

图1-1 戈尔曼五个情商基本要素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情商到底是什么?在我国,一些情商说的研究者在国外情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情绪智力的定义以及内涵,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情商是非理性的情感商数,是人的一种涵养和社会智力,是一种心灵力量,是人的另一种形式的智慧。它表示了一个人认识、控制、调节自身和他人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智商品质的高低,也反映着一个人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水平并揭示一个人由情绪引起、激发和促进心智良好循环的潜能。具体包括以下部分:第一,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第二,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第三,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第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第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