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相处原则
1.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和写信
①报喜不报忧。
②不可再撒娇、哭泣。
③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④自己主动打电话给父母。
⑤告诉父母你学到了什么。
2.为父母做一件令他们高兴的事情
①买一件日常生活用品。
②一个电话,一句问候。
③优异的成绩、在学校上佳的表现,身体健康、学业顺利,让他们感到骄傲。
④坚持学习,考试的时候不挂科,在学校里没惹是生非,身体不要出现什么病痛,多做值得他们欣慰和高兴的事情,也是我们作为学生、儿女的准则。
【教学活动】
◎专题一: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学会赞美,体验赞扬
(一)活动目的
1.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
2.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内心美好的感觉;
3.体会被人赞美的快乐。
方法:故事、游戏、采访等
(二)活动步骤
1.导入:
你会赞美人吗?
你看到过别人因为你的赞美而乐开了花的笑脸吗?
你体会过被人赞美的快乐吗?
不知道适时表达出自己的赞赏之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个毛病,世界著名人际专家卡耐基就把它列为了人性的一大弱点。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农妇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为干活的几个男人准备了一大堆干草当晚餐。男人们愤怒地质问她是不是疯了,农妇答道:“嘿,我怎么知道你们会在意呢?多少年来,我一直煮饭给你们吃,你们从不吭声,也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你们并不吃干草啊!”面对着这些不领情的人,谁能说农妇的做法没道理呢?
其实,在简单而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许多值得赞赏的细节:得体的衣饰、真诚的笑脸、阅读的品位、不错的成绩单、课堂里的一次精彩发言、妈妈的一道拿手好菜、爸爸种的花花草草、商店营业员的热情接待、酒店服务员的周到服务……但可惜的是,我们常常在这个时候,犯了像前面那几位男人一样的错误,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当然,不说出一句赞赏的话来。对赞美这个美德的忽略,真是一个莫大的错误。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其中之一是渴望伟大。美国学识渊博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何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对他人施以称赞之辞?
一个心底里藏着美好感觉的人,是善良的人;一个善于把心底里的美好感觉适时地表达出来的人,是智慧的人。你给了旁人快乐,你会收获更大的快乐,这样的一笔交易,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赞赏人,学会把美好的感觉表达出来吧!
2.赞美活动
活动场地:教室,将课桌椅搬至两边,空出中间的长条形地带。
道具:一顶彩色纸高帽、每人25张白纸条、透明胶纸若干。
方式:
被赞美者,由同学自告奋勇担任。对于一些胆小、自卑的同学,可以由同学推荐、鼓动,也可由教师点名。每次轮一位。
被赞美者到教室前方戴上彩色高帽。
赞美者到教室的另一头去排队。
要求赞美者目光自然注视被赞美者,面带微笑走过长长的通道,双方主动握手、拍肩或拥抱,然后,赞美者大声说出赞美之辞。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恳切,赞美的内容可以从外貌特征到内在品质,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中观察感受到的别人的一些美好细节。赞美语要具体、别致,尽量不重复。
每一个被赞美者都要接受采访:(1)被人赞美的感觉是怎样的?(2)哪一句赞美辞令你印象最深?选择部分赞美者采访:(1)学会赞美别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2)赞美别人的时候对方的反应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的采访是重头戏,它能让学生由外在活动深入到内心体验,只要你去恰当地碰触他们的内心,他们常常会百感交集,领悟效果非常好!
一课时内大约可完成8—l0名同学。开始气氛略有点拘谨,往往越往后气氛越高涨,甚至会出现很多人争抢的局面。教师要善于把握,营造热烈而和谐的氛围。
第二课时,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被人赞美的快乐,要求每位同学用课前准备的小纸条,为在座的同学写赞美语。
25分钟后,请全体同学一齐出动,用透明胶将纸条分别粘在所赞美的对象身上。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所有的同学都将被调动起来,气氛融洽、热烈。
各人回位,收集、整理、阅读赞美条,清点自己的“财富”。
请同学代表将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赞美语读出来,并说出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3.可参考模仿的赞美语
先做总结,再举例:我很喜欢你。你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因为你经常……
先举例,再做总结:我很佩服你,你曾经……可见,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
4.总结
为什么要给予赞美?
(1)想加强或获得某个行为时,我们会赞美那个行为。
(2)改善沟通质量和人际关系。
(3)让人即时获得反馈,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并做得更好。
给予赞美时我们要:
(1)选择适当的时机。
(2)选择合适的措辞。
(3)赞美时要具体说明对方值得赞美的事例。
接受赞美时我们要:
(1)表示感谢。
(2)大方地接受。
5.教师注意事项
(1)注意关注自卑、怯弱、内向或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学生,可预先安排少数骨干同学发动、关注、帮助他们。如把握恰当,会有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2)注意现场的把握和调动,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动、鼓励赞美者和被赞美者,及时捕捉采访对象,灵活设计采访提问,让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心理教育的理念,使活动发挥很好的团体治疗的作用。
◎专题二:合作的重要性与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参考课题:团队的力量有多大?l+l=?
(一)活动目的
1.增强合作性,发挥团队凝聚力;
2.领悟在合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
方式:游戏、故事、讨论
(二)活动步骤
活动1——拼图
教师先按5人一组分配学生,然后给每人分发一个信封,信封内装有碎纸片,是用5个裁成正方形的纸分割开来后任意打乱了的纸片,要求各组同学将它们重新拼成5个正方形。比一比哪个组最快。
活动后分享感受,做得快的组有哪些经验和体会?做得慢的组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有的同学只顾自己做好了就不肯再拆开成全别人和全组,对此类现象共同反思和领悟。
心灵激荡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在东道主法国队与上一届冠军巴西队之间展开。按球王贝利的说法:“法国队著名的球星只有齐达内一个,而巴西队却人人称得上是球星。”然而,比赛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巴西队以0∶3的悬殊比分惨败给法国队。原因何在?原来法国队非常注重整体的攻防配合,而巴西队却只凭借球星个人的实力作战。结果,巴西球星单枪匹马轮番冲击,在法国队整体攻防面前毫无优势可言。赛后,贝利坦然地说:“0∶3的比分让巴西人输得心服口服。”
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你有过类似的遭遇、经历或体验吗?请你与大家分享。
2.活动2——汪洋中的小船
教师展示手里的一张报纸,问学生,如果给你一块报纸这么大的地方,最多可以站几个人?
学生回答:“3个。”“5个。”还有的说:“最多l0个。”
教师让学生迅速腾出教室中间的一块空地,在适当距离的地方摆上几张报纸,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比比看,到底一张报纸大的地方可以站几个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可以模拟:假如现在发生了洪水,这张报纸就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只有站在这只小船上的人才能生还,大家该如何设法让更多的人得救呢?同学们会竭尽全力想办法营救更多的人,结果,一张小小的报纸上站的人数会远远超过原先的预计。
教师注意:活动的结果不重要,不用分出输赢,重要的是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结果?对过程的反思,分享过程中的感受与心理体验,会让学生认识到强烈的团队力量,获得归属感,增进亲密感。
3.活动3——穿越雷区
道具:一次性纸杯3个,废纸数张,每组一张A4纸大小的硬纸板,每人一个眼罩或蒙眼用的毛巾等。
场地:教室即可。
步骤:教师将学生分成8—12人一组,每组划分一块活动场地。
(1)在每组的活动场地中间,放一张桌子,桌子中央放三个杯子,形成一个杯塔(一个正放的杯子做塔底,第二个杯子倒放在第一个杯子上,第三个杯子正放在第二个杯子上。三个杯子中只有第三个杯子中有水,其他均为空杯)。
(2)在每组的活动区内,散落一些废旧白纸作为“地雷”。任何人在活动中不能碰到地雷,否则算死亡。
每组有一位“先知”学员。除“先知”学生外,其他学员都必须蒙上眼睛通过雷区,并将小组的纸板盖到杯塔上。
踏中“地雷”的成员算死亡,碰翻杯塔的成员算死亡。死亡的人退出游戏,只能在旁边观看。
每次只能一人通过雷区。通过雷区的人可以解下眼罩参与指导。
相关讨论可以参阅《心灵之旅》。
游戏总结请参阅游戏《心灵之旅》。
4.活动4——信任背摔
道具:1.6米高的高台。
教师告诉学生,下面我们要做的整个活动是有危险性的,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1)首先让两组学生面对面成两排纵队站在高台前。
(2)让对应的学生将手臂伸直掌心向上搭在对方的肩上。
(3)每次抽出一人做飞人。准备做空中飞人的队员站在高台上,背向队友,将手反握团在胸前。
(4)教师确认高台下的队员已做好接人的准备。然后让“飞人”问自己的队友:“我要倒下去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当全体队员都回答“准备好了”时,“飞人”才能从高台向后倒。
(5)做“飞人”的人在落下时身体要尽量绷紧笔直,不要边落边往后看,不要用手在空中挥舞。
(6)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接人的队员在接“飞人”时绝对不能躲开或抽回自己的手。
相关讨论:
当你站在高台上时,你有什么心理感受?
当你跨越心理障碍,完成挑战之后的感觉如何?
在这个活动中,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怎样才能帮助队友跨越心理障碍,使他做到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5.教师注意事项
这是一个能让学生产生深深震撼的游戏,做此游戏时,为安全起见,教师要再三强调以下几点:
当台上的人往下倒时,一定要问下面接的组员是否准备好。只有当下面所有的人都说已经准备好时才能倒下来。
“飞人”倒下时必须尽量保持身体笔直并且不能往后看,否则身体会成“蹲式”下坠,造成接的人中某些人承担的压力过重而支持不住,增加危险性。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接的人绝不能躲开或抽回自己的手。建议让接的人腿成“弓步”,这个姿势受力较强。
为避免受伤,将所有人的眼镜、手表、钥匙等拿开。
如有必要,用一根绳子缚住“飞人”的双手,以免倒下时双臂张开伤到他人。
这项活动对某些人来说难度很大。建议教师先示范做“飞人”。另外,也可降低高台的高度。当然,若要增加难度,也可增高。
6.总结
一个团队的能力不等于各个成员能力的简单相加,而在于团队成员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相对地,在任何一个集体中,个人能力的体现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也都必须依赖于整个集体的成功。集体与个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去,有人说“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作为中国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合作性,做一个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合作心态的现代人。
◎专题三:与陌生人交往 初涉社会大学堂
(一)活动目的
1.会与陌生人交往,寻找合适话题,打开陌生的僵局;
2.掌握适当的尺度,懂得恰当的自我保护。
方式:心理情景剧,讨论
(二)活动步骤
与陌生人接触如何打开僵局?
1.心理情景剧:(脚本设计)
火车上,乘客A是个中年男人,正在看报。接着,乘客B(学生身份的你)上了车,在那位男士对面的座位上坐下来,男士开始收起报纸观赏窗外的景色,你如何打开局面主动与他交谈?
乘客B由学生扮演,为了锻炼学生与各类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乘客A可以变换成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角色,如老爷爷、中年阿姨、大学生姐姐、警察叔叔、农民伯伯、成功白领甚至外国游客等。为了增加难度,乘客A还要变换成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的人,甚至是不怀好意的人,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学会应对不同的场面,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增强趣味性与实战性,教师可亲自参与扮演乘客A。
要求学生轮番上阵参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模拟练习,胆小退缩的学生可找一个同伴搭档同时上阵。多人参与实践,变通各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方法。在每个人参与后教师及时带领“观众”点评,总结并分享“与陌生人在一起主动打开局面”以及恰当自我保护的经验与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同学设置其他场景,创设新的心理情景剧,在此编者仅只是抛砖引玉。
2.热点讨论
情景1:白马王子在路边
诗颖一出校门,发现那个陌生男青年又在等她。她退到传达室,心里很乱。常听同学说校门口经常有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找女生交朋友。可这个人又不像坏人,他看起来文雅、礼貌,他说自己只是觉得她很可爱,想做她的哥哥,保护她……诗颖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为有人喜欢自己、欣赏自己而产生满足感,觉得“路遇白马王子”也是一件挺浪漫的事,另一方面又担心万一遇到的是一个坏蛋怎么办。但是,看起来他似乎又像是一个陷入单相思的可怜虫,或是个受人怂恿的傻小子……
如果你是诗颖,你怎么办?
情景2:
走出站台,刘涛看到手表指向深夜3点。火车晚点了,原计划下火车后直接转乘长途汽车去姑姑家的方案泡汤了。他决定到候车大厅的长椅上等到天亮。忽然,有人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一张浓妆艳抹的脸:“小帅哥,这儿多冷啊,到旅社来暖和暖和吧。”刘涛说:“我是学生,住不起店。”女子说:“不住也行啊,看看录像吧。”不容刘涛思索,女子已经将他拉进了录像室。刘涛一抬眼,发现荧屏上放的是黄色录像,他转身往外走,竟然有两个壮汉守在门口……
如果你是刘涛,你怎么办?
3.总结
与陌生人交往的注意事项:
(1)注意交往方式。与陌生人交往宜在公共场合中进行。
(2)把握适当的人际距离,在异性陌生人跟前尤其要大方坦诚、自尊自爱。初次接触,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邀请。
(3)学会观察分析陌生人的性格和心理需求,懂得对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选择不同的话题,并学会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