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一、案例

大学一名四年级的孩子,却在大学四年期间三次企图自杀。第一次是吃了安眠药,被送进附近的医院抢救过来。第二次他又在医院里面,他是一个医学生,在医院里面实习的时候,割脉自杀,血流得到处都是。很快被老师发现,抢救过来,他的父母也从外地赶到北京来,守候在他身边。但是在某一天下午的时候,他跟他的爸爸妈妈讲,我现在情况挺好的,你们上街吧。就在爸爸妈妈离开的那一天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他第三次在病房里面上吊自杀,而这次再也没有抢救过来。他的辅导员带着一些学生们,翻看了这个孩子的遗物,这个孩子身高一米七五,长得是一表人才,是个男孩子。学习在班里面也是中上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现象。后来翻了日记以后,惟一的一个可疑的现象,就是原来这个男孩子同时在和三个女孩子交朋友。换句话说,这个男孩子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不知道如何处理多个异性朋友的问题,换句话说,困扰我们的大学生的一些问题,都是一些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某211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一学生,在2005年十一回来后便在寝室里用绳子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上吊自杀后,死了几天都没人发现,最后宿舍同学回来取自己的衣物时才发现僵硬的尸体。该学生家境贫寒,家里有一名残疾的母亲和失业的父亲,他从小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一家人的希望全寄托在他的身上,但他却这么匆匆而别,不顾念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家人的期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自杀呢?原来,由于一直以来他只知道埋头看书,对于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一窍不通,他的导师要求他写的一篇论文不符合要求,所以导师批评了他几句,告诫他“如果这样下去,不好好加油的话,就难以毕业,更谈不上找好的工作了”。一直以来都是在赞美声中长大的他,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又想到自己的家庭,工作的压力,情绪低落。十一七天长假,回家见了自己的父母和所有的亲戚朋友,十一过完回学校便自杀了。导师批评,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却引发了一个年轻生命的自杀,这是让人痛心扼腕又让人难以理解的。心理的脆弱,一点点挫折和困境便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进行解决,将痛苦和阴霾留给了自己的家庭。

21日,华南农业大学一位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在他所住的大学生公寓坠楼自杀。据该校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位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在父母的强迫下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直至上了大学,对专业仍然耿耿于怀。他一度想转专业,但又没有成功。于是又一次在电话中与父母就专业问题发生口角,一气之下顿感绝望,无奈之下用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