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议

三、建议

每个人都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同学老师大学生离开家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处理好同学关系就是最初的人际关系实习。如果在这样一个相对淡出没有太多利益冲突的小群体里都是人见人嫌,工作后糟糕的人际关系也不难想见。其实在大学处理好人际关系,跟日后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方法是相同的。具体而言,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交流

及时的交流能够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一方面,不要碍于面子而拒绝同与自己产生矛盾的同学交流,要知道很多冲突都是由于误会引起的,及时有效地交流,坦诚地讲出自己的想法,聆听别人的意见,在理智和谐的氛围下,冷静地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也不要过于内向害羞,不主动跟同学老师交流,要知道通过交流才能找到各自的共同点,加深彼此的了解,收获不同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关系。

2.尊重

人和人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人的需求理论中便提到了“人有被人尊重的需求”,在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时,要注意礼节,尊重别人。首先,我们应该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应该尊重别人不同的意见、价值观、性格、喜好和风俗习惯。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想法和习惯去要求别人。所谓求同存异,前提就是要尊重差异,尊重他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言行。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注意聆听,不要随意插嘴和否定;在别人帮助你后,应该对别人的劳动和帮忙表示感谢;因为自己造成了他人的困扰和麻烦,应该及时表示歉意。

3.宽容

俗语云“凡能成大器者,无不有容忍之量”,古人也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有齐桓公尽释前嫌纳管仲,今有周总理虚怀若谷临天下。佛说“一千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五湖四海的同学相聚在大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互相体谅、尊重、包容。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了余地。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谦让,当其他同学把你当保姆、下等人来不平等对待时,请不要一味容忍,应该用到第一招——交流,及时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通过沟通找到解决的办法。

4.换位思考

当你总是被抱怨打扰别人休息而恼怒时,有没有试着去体谅对方那因难以入睡而烦躁的心呢?成为众矢之的的同学往往觉得别人是冷漠自私的,而自己憋了一肚子委屈。这个时候,不应该怨恨别人、自怜自伤,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审视自己,通常会发现那些被人指责小心眼、刻薄、自私的缺点并不是没有依据。

5.分享

愿意与他人分享便是一个愿意与他人交朋友的信号。大学生中人缘好的人绝对是经常分享食物、生活用品、书籍笔记的人,而非那些斤斤计较、一毛不拔的人。如果你发现室友宁愿跑到其他宿舍借洗衣粉而不向在宿舍里的你开口时,你就要开始认真反省了。

6.融入

天性内向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会造成大学生的自闭,独自躲在窗帘里羡慕其他人,时间久了便会与他人格格不入。主动是交朋友的法宝,主动打招呼、主动提出帮助、主动加入社团等等,主动多了,自然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热心人,自然而然也会人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