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意志特点

三、大学生的意志特点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的集中表现。人的意志和人的行动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体现在行动之中。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与中小学时期相比变化很大,特别是在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和自制力方面,大学生表现得更加趋于稳定和成熟。意志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意志的艰苦磨炼。

自觉性是意志品质的重要特点。它表现为人对于自己行动的目的有着明确的认识,并以此来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具有自觉性的人,既能对事物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定,不轻易受外部(包括权威)的影响和左右;同时,又不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倾听和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事情发展顺利时不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怨天尤人,灰心丧气,并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竭尽全力完成既定的目标。自觉性与独立性是分不开的。人的意志的自觉性,总是表现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随着知识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判断能力的增强,特别是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也随之增强。然而,自觉性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磨炼过程,对于意志比较薄弱的人而言,这种过程更长,更艰苦。自觉性贯穿于人的意志行为的始终,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是产生坚强意志的源泉。

果断性表现为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局面)时,能够迅速反应,正确决策,及时采取措施并付诸实施的一种品质。意志的果断性要以正确认识事物为前提,以思维敏捷和敢作敢为为条件,善于抓住时机,争取主动,果断出击。与此相反,有的人一事当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或是草率武断,贸然行事。其结果或因错失良机而后悔,或因仓促行动而达不到目的。实际上,优柔寡断或草率武断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大学生应当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社会阅历,大胆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努力学会在复杂的事物中把握机会,果敢行事。

坚忍性主要表现为一种百折不挠、坚忍顽强的毅力品质。具有坚忍品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目的一经确定,即使困难再大,也要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朝着既定的目的努力,直到取得成功。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毕身奋斗和不断追求的决心。品质的坚忍性既要求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排除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又要善于持久地维持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大学生的突出优点是热情高,而要长久保持就不那么容易,所谓“三分钟的热情”就是指这种情形。人们常说“贵在坚持”,正是赞扬一种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和作风。另一方面,坚忍性又不同于顽固和固执。固执己见的人常常表现为一种顽固的排他性,总认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是唯一一正确的,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更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尽管意见是正确的),其结果往往是以失败告终。还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头大张旗鼓,一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放弃既定目标,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坚忍性的形成需要大学生在成长中长期经受磨炼,甚至要经受磨难和痛苦的考验。

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能有效地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能力。具有自制力的人,能够不断促使自己毫不动摇地执行已做出的决定,能抵御和排除行动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或冲动行为。自制力越强,越能表现出个体高度的自觉性、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反,一个缺乏自制力的人,往往表现出任性或怯弱。兴致一来就心血来潮,办事不加思索和约束,不顾及后果。一旦出现问题,又束手无策,茫然不知所措。这也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以上四种意志品质在一个人身上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稳定的意志品质,反映出个体意志力的发展水平。对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身心未完全成熟,特别是缺乏社会阅历和对生活深刻认识及理解,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反复,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