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小明,18岁,男性,在校大一新生,常常与他人关系恶劣,抱怨颇多。没有人可以与之共处。他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对他怀有敌意。
小亮,20岁,女性,大二学生,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常常因为我行我素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指责。她自觉无法忍受,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突然觉得被人嘲笑而情绪失控割腕自杀。
因怀疑同班同学抢走女友,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张涛两次带刀上门,捅伤同学赵建和其亲属。张涛和赵建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同班同学,张涛认为赵建背后说他坏话,并抢走了他的女朋友,一直怀恨在心。2007年8月19日和22日晚,张涛两次带刀闯进赵建家中,扎伤赵建及其父亲和舅舅。事后,张涛被司法鉴定为精神偏执。海淀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涛有期徒刑8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同时赔偿被害人赵建及其亲属18万余元。
电视剧《渴望》曾经轰动全国,其中王亚茹这一角色人们可能还记忆犹新。王亚茹几乎是观众公认的“最没人情味”的人,她自负清高、傲慢不逊、冷漠无情、孤僻多疑、不苟言笑、不善交际、生性嫉妒、执着刻板;她与慧芳、小芳、月娟、刘大妈等人格格不入;对自己的父母及唯一的弟弟,也常常是怒目以对;对待恋人罗刚更是冷若冰霜、不近情理;就连唯一与她交往的老同学李莉,也常因受不了她那古怪的脾气而几次欲撒手而去。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及激情冲动,根本不考虑旁人的喜怒哀乐,不考虑社会影响,这几乎使她到了人见人恨的地步。王亚茹的这些行为模式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典型的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地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心存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①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②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③易产生病态嫉妒。
④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⑤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错不能宽容。
⑥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⑦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