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他人情绪测试题
察言观色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人认识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你要了解自己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请你如实回答下面的15个问题。
1.看到别人握手时,你能感觉到他们之间的亲疏关系吗?
2.在自由市场购物时,你能够根据商人的表情,判断他的要价合理吗?
3.当朋友含糊其辞地答复你的请求时,你能判断出他的真实态度吗?
4.当别人留你在家吃饭时,你能判断出是真心的,还是礼节性的吗?
5.你能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等,判断他人的肯定、否定或犹豫的态度吗?
6.在你周围的熟人中,你能够清楚地说出他们之间不同的亲疏关系吗?
7.你能对好友的脾气、性格进行较为贴切的评价吗?
8.当你被别人表扬、赞赏时,你能察觉他的真实意图吗?
9.你能根据别人接电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调,判断他与通话人的关系吗?
10.你能够列举几个善于掩饰表情和不善于掩饰表情的熟人吗?
11.你能够准确地觉察到家人的情绪变化吗?
12.你能从别人接受礼物的表情上看出他们是否喜欢这一礼物吗?
13.你能够发现与你谈话的人注意力不集中吗?
14.你能够根据亲疏程度排出朋友的顺序吗?
15.在对某人是否应该得“先进”进行表态时,你能判断哪些人真正赞成,哪些人随大流,哪些人反对吗?
回答“能”得5分,回答“不一定”得2分,回答“不能”不得分。
如果你的得分在0~40,你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较差;
如果你的得分在40~55,你具有一定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有待加强;
如果你的得分在55~75,那么恭喜你,你具有比较好的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一:比手画脚
(一)活动目标
学习感知他人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若干张纸条,上面书写以下内容。
我很高兴、我很生气、我很难过、我很失望、我很无奈、我很着急、我很困惑。我很害怕、我很担心、我很不甘心、我觉得丢脸、我觉得厌恶、我觉得惊讶、我好舒服、我好兴奋、我好痛苦、我好寂寞、我好满足、我好无助……
每张纸上写一种情绪,写好后折成四折,放在一个小纸箱或其他容器里。
2.若干个小礼物。
(三)活动步骤
1.全班同学自愿举手参加表演,自愿者抽取一张纸条,不能让别人看到纸条内容。
2.抽到纸条的同学表演纸条上写明的情绪,不能说话,只能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演,其他的同学猜表演者的情绪。
3.猜对者与表演者均有小礼物,表演不能被同学猜出不得奖。
4.交流,如何从非语言信息来判断各种情绪?
◎活动二:同理心辨识训练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学会表达“同理心”,并且反映给对方知道。
(二)活动准备
把以下内容复印到A4纸上。
材料1:
下列对话中,哪种才是具有同理心的回应?
情境一:
“期末考试快到了,好烦呀!期中考试我考得那么差,如果这次又考不好,我可能就要挂科了。”
1.不会的,你只要好好用功就行了。
2.你为什么不先去找老师谈一谈,看看有没有什么补救方式?
3.不要烦恼,看开点。
4.你很担心期未考试考不好就要挂科了。
情境二:
“我快受不了了,我都长这么大了,我妈妈什么事都要管我,连我要跟同学出去玩,还要问这问那,老是把我当小孩子看待。”
1.天下的妈妈都是这样子,我也跟你一样啊。
2.你是不是平常就让他们很不放心?
3.妈妈太为你操心,让你觉得很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
4.你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妈妈还管你这么多,替你过度操心,真的让你心烦。
情境三:
“我不想再理李伟了,每次拜托他帮我做事,他总是口头上说好,结果一拖再拖,害得我事情都没办法做好。”
1.他就是这种人,你以后不要理他就行了。
2.干吗这么伤感情,以后不要请他帮忙了。
3.你很生气他答应你的事都没有完成。
4.别生气,就当作是一次教训嘛。
材料2:
以下情境,请你尝试同理说话者的心情,表达你的同理心。
情境一:
“我不想读书了,我觉得读书好像没有什么用,毕业能干嘛呢?干脆早点去工作,还可多一些工作经验。”
情境二:
“小华最近都不大理我,以前我们还会常常一起去吃饭,自从他当了社团干部之后,就常常很忙,都忘了我这个朋友。”
同理心表达:
情境三:
“就要考试了,我都没有复习完,怎么办呢?”
情境四:
“电路老师似乎对我有意见,每次都故意刁难我,今天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一个题目,我答错了,他就说我上课一点都不专心,不会还不听,真是气死我了,我很认真听,可是真的听不懂,我能怎么办?”
情境五:
“近来我跟好朋友吵架了,我实在不了解他,我只不过是跟他约好一起上晚自修,可是我忘了。我实在受不了他哦!”
(三)活动步骤
1.教师指引。
(1)纠错
当别人与我们分享情绪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对负面情绪时,我们也常常急于找出解决方式或者干脆与此情绪保持距离,因此常常有以下几种回应方式(可以提前板书在小黑板上或做成课件投影出来):
“你可以……”(给建议)
“没关系,不要难过嘛,事情过了就算了。”(安慰)
“我老早就跟你说过了……”(教训)
“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呢?”(质疑)
“你反应太激烈了!”(批评)
教师解释这些都不是良好的回应方式。
附参考材料:
*给建议是急于帮人家解决问题,忽略对方的心情和感受,倾诉常常不是为了得到建议,而是希望得到理解,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安慰会使对方掩盖自己的负面情绪,暂时转移不愉快,但对进一步解决自己的问题毫无帮助;
*教训、质疑、批评,都不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表现,这会让对方更增添负面情绪,感到孤独无助。
(2)释疑
最好的回应方式是表达同理心,简单地说就是“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其感受,了解对方内心的感受想法,并且反映给对方知道。我们的同理能让对方感受到被了解,我们的同理也帮助对方强化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对方有机会多谈谈心里的感受。在同理对方感受时最重要的是能从对方的角度为他着想,尝试去了解他真正体验的感受为何,而不是根据我们以前的主观经验或者我们的理智告诉对方他“应该”觉得如何,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价值观、标准暂时摆一边,不去批判对方的感受,而是尝试进入对方的主观世界,从对方的角度去了解其感受。
2.发放材料1,小组讨论:哪一种回应方式最好,是不是同理心表达的方式?
3.公布答案:4、4、3。
4.发放“材料2”,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回应。
5.小组交流答案。
◎活动三:面对他人的愤怒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学会应对他人的愤怒情绪,掌握化解冲突的技巧。
(二)活动准备
小奖品若干。
(三)活动步骤
1.请几个同学表演愤怒样子,要加上语言、表情和动作(表演者均有奖)。
2.讨论。
(1)面对他人的愤怒时,通常有三种反应,软弱的、攻击的、冷静的,你通常选择哪一种反应方式?结果怎样(自己的心情、他人的心情、事情的结局)?
(2)如何冷静地对待他人的愤怒?
3.分小组排演一个短剧,展示冷静对待他人愤怒的方式。
4.奖励演得好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