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的分类
在移动智能手机迎来全面爆发后,各种App软件应运而生,有声读物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专业的音频软件,还出现了一些电子阅读软件、微信公众号、智能音箱等带有听书功能的平台,部分音乐App平台也增加了有声书栏目。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有声读物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为有声读物做了宣传,渐渐地培养了受众有声读物的意识和习惯。
(一)专业的有声读物App
目前市场上专业的有声读物App主要有: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得到App等,这些专业的有声读物App平台大都与各大出版商合作,有着丰富的版权资源,各种品类的音频资源都应有尽有,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平台还培育了大量资深的专业主播,保证了音频质量和受众黏度。更有VIP用户的专属特权和一些需要付费收听的精品内容,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专业的有声读物App都是有声读物领域的标榜。
1.懒人听书
懒人听书是有声读物行业的领头羊。2012年,还在互联网PC阶段的有声读物内容杂乱无章,用户体验差。平时爱听相声评书的程斌便开发出懒人App,推出的试行版受到良好的市场反响。有了新的商机,懒人听书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大批忠实的听众。然而由于昂贵的版权购买问题与微乎其微的付费听书收入,在孤军奋战的前几年里,懒人听书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直到2014年,盛大文学发现了懒人听书这匹音频界的黑马,为了拓展其在音频方面的新业务,决定将战略投资的目光转向懒人听书,二者各取所需。后来,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改名阅文集团后,懒人听书便成为阅文集团的子公司。有了强大的版权后盾,懒人听书移动端的用户渗透率一度达到89%。近几年来,懒人听书也与几百家出版机构达成合作,扩充了其内容资源。但由于过度依赖版权,也致使其将音频内容主要集中在已出版的书籍层面上,导致了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创新以及受众选择范围小的弊端,受众的付费意识没有建立起来,大部分都不愿意付费听书,懒人听书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依赖于广告。
2.喜马拉雅FM
新的市场商机总会吸引很多投资者的目光,在懒人听书高歌猛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想抓住声音这个商机,跃跃欲试。喜马拉雅FM打着“有声播客”的旗号横空出世,只要在喜马拉雅FM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当主播。这一新奇的玩法迅速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目光,为许多有着播音梦想的人提供了一个平民化的平台,也为喜马拉雅迅速积累了大量的音频资源,挖掘到很多优质主播。为了区别于竞争对手,喜马拉雅FM一开始走的就是另一种风格,即“大平台+多元化”的综合型风格。这一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体现,内容上包罗万象,不管是出版社的书籍资源还是网络小说、情感故事、人文历史、教育学习、相声评书、段子吐槽、戏曲都应有尽有,版权丰富再加上品类齐全,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与懒人听书不同,在盈利模式上,喜马拉雅FM用“流量铺开+知识付费+VIP特权+广告”的多种盈利模式齐头并进的方式拓展市场,注重挖掘与培养受众的付费意识与习惯。
由于其新潮、多元、激进成长型的平台风格,更符合80、90后的审美需求,通常热门内容都偏向年轻的职场白领以及创业者这些思想更为新潮的受众群体,因此在用户付费意识的培养和付费习惯的形成方面也更为成熟。
与其他有声读物App平台相比较,喜马拉雅FM的VIP会员权益更丰富多元,包括VIP上新速递、VIP精品专栏、VIP口碑有声读物、VIP好书精讲、VIP少儿乐园、VIP相声精选、VIP经典推理小说、VIP经典畅销书。在吸收会员方面,喜马拉雅还推出会员充值买一送一的活动。“123知识狂欢节”是喜马拉雅FM发起的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定于每年的12月3日,号召全民重视知识的价值。
3.荔枝FM
为了明确自身定位,打造自身特色,增强受众忠实度,实现差异化竞争。荔枝FM无论从平台的整体设计风格、界面设置还是内容选择上都区别于其他有声读物App,一打开荔枝FM,你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文艺、清新、复古、精致的气息,这种别具一格的平台风格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在这里“聚居”。
荔枝FM在创立之初就打着“人人都是主播”的口号,音频录制门槛较低,用户只要通过手机号或社交账号注册后就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电台,也可以将录制好的音频上传到平台上与其他用户分享交流,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较低的准入门槛让众多用户都跃跃欲试,随着越来越多播客的加入,荔枝FM还成立了播客学院,对优质主播进行筛选与培养,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主播培养机制。
4.蜻蜓FM
与其他App有声读物平台相比较,蜻蜓FM看起来似乎有点特立独行,别人都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迎合市场受众的需要,积极开发多元有趣的资源,蜻蜓FM却有自己的坚守,坚持与传统广播电台合作,传承传统广播电台的经典节目。例如,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乱世枭雄》《水浒传》等;臧汝德的《三言二拍》;袁阔成的《群英会》《封神演义》等一系列经典评书作品。这一方面使经典节目得到了二次传播,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也为蜻蜓FM导入了大量经典节目的原声粉丝群体,可谓一举两得。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很多优质的自媒体人,他们有着扎实丰厚的专业知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蜻蜓FM意识到了这些自媒体人的强大影响力,便积极与他们促成合作,还为他们专门提供了在线制作内容的一整条产业链,致力于共同打造更多优质音频内容。蜻蜓FM可以说为有传统广播电台情怀的受众提供了精神寄居的家园,因此其受众年龄也较其他电台更大,忠诚度也较高。
5.得到App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类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转变为知识储备量之间的竞争,知识的价值日益凸显了出来,谁的知识储备量越多,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对知识的渴求与焦虑成为当下人们最迫切地想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个市场需求,2016年5月得到App诞生了,旨在为受众提供最省时和最高效的知识服务。得到App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李翔知识内参、精品课程等板块,内容涵盖了文化、历史、职场、创业、商业、经济等领域。更有薛兆丰、罗振宇、宁向东等来自各专业领域的知识大咖为你倾情讲解,带你走进博大精深的知识殿堂,让你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浓缩最精华的知识。
得到App在形式上分为免费专区与付费专区,付费专区的内容听众可以免费听3节左右的课程,让听众先大致了解一下课程内容,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购买。很多人认为碎片化知识不如系统的知识有价值,其实不然,系统化知识与碎片化知识应该相结合起来才最有效率。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节奏的改变,让人们有很多闲置的碎片化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大部分人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都是低头玩手机,浏览一些没什么价值的新闻,如果能将这些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花十分钟学习一个知识点,了解一个新概念,日积月累知识储备将会发生质的飞跃。与其他有声读物App相比,得到App是一款受众定位较高,更为专业化的有声知识型App。它的受众面比较狭窄,大多为一些精英群体,然而也因为它专业权威含金量高的内容使得其他App无可替代,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受众群。
(二)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微信成为我国网民特别集中的地方,由此也催生了多种类型的微信公众号。其中,有些公众号有着听书的功能,例如,“十点读书”公众号就是一个有着读书分享功能的自媒体微信平台,有着自己独立的十点电台,其提供的音频资源以经典文学作品、名家散文、心灵鸡汤类的美文为主,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平台积累了大量粉丝。还有一类是来自有声读物电台的优质主播创立的微信公众号,也采取了“文章+音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推送,同时为自己的电台做推广,每一期在有声读物电台发布的节目都会同期在微信公众号推送。
(三)文艺生活类App中的有声电台
文艺类App是当下许多文艺青年的聚居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韩寒监制的“一个”App,于2012年6月11日在腾讯网上线,秉承“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的理念,每日精挑细选,为用户带来优质的图片、文章、音乐和影视内容。作为一款流行的新媒体阅读产品,“「ONE·一个」”App致力于为热爱文艺生活的人群带来丰富且优质的作品,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1月,“「ONE·一个」”4.0版上线,增加了“ONE深夜电台”栏目,有两个主播轮流主持,每天围绕一个主题与听众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放松心情,缓解生活压力,陶冶情操的一种娱乐形式。在当下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时代里,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有声读物的兴起,涌现出了大量生活类App,作为生活类App的一种,大部分音乐App与时俱进,在听歌功能之外增加了有声电台栏目。例如以听歌功能为主的主流音乐App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等。有声读物与听歌在功能上是相似的,都是一种伴随性的收听方式。用户如果对听歌需求得到满足想换一种放松方式时就可以随时切换到有声电台收听节目。但由于音乐App还是主打音乐功能,相比之下,音乐App里面的有声读物品类就较为单一了。
(四)智能音箱中的有声电台
近几年来,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欣欣向荣,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独立的智能音箱,例如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小米智能音箱、叮咚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等。智能音箱是一个音箱升级的产物,是家庭消费者用语音进行上网的一个工具,比如点播歌曲、上网购物,或是了解天气预报,它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冰箱温度、提前让热水器升温等。从传统音箱发展而来的智能音箱增添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设计。例如,在线播放音乐、在线播放有声读物、语音对话功能、个人管家功能以及智能家具控制功能等。有声读物在智能音箱中占据一个板块,智能音箱中的有声读物类目划分较少,评书与网络小说较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还有待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