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与反复加深记忆
2025年09月26日
一、排比与反复加深记忆
记忆是一个十分曲折的心理过程,关于记忆的学术研究在各个学科都数不胜数。重复的频次和儿童记忆之间密切相关。故事是音频内容传播的核心所在。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只有通过不断地重复,才能对剧情和启示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儿童有声故事的收听记录发现,儿童有声故事最主要的语言特色表现在同类案例的并列排比和言词用语上的反复堆叠,这些能使儿童在收听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关键词,记忆关键剧情,进而更好地通过剧情理解故事主旨和思想。具体而言,创作者通常将同一主题下的情节反复重现,或将故事中角色的相似行为或结果并列堆叠,以此来增强叙事目的。如《三根羽毛》,它讲述了一个国王要求小傻瓜和他的大哥二哥一起接受考验,找到宝物便能成为新国王,小傻瓜得到青蛙一家的帮助,顺利找到宝物,最终当上国王的故事。在叙事过程中,为更好地凸出小傻瓜在青蛙一家的帮助下顺利找到宝物这一情节,创作者将“国王提出要求—抛出羽毛,朝向三个方向—小傻瓜找到青蛙—解决问题”这一故事情节反复了三次,这一过程占据了故事的大量篇幅,但也因此使得叙事的主体更加明确,儿童对故事的记忆也相应得到了被动的增强。
儿童充满想象力和求知欲,与视频媒介具象化的视觉信息相比,音频更能够以形象的具体语言唤起他们的听觉记忆,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在儿童有声故事中,创作者通过使用排比十分频繁,如在《彩泥小雪》中,讲述者为叙述彩泥的颜色多样,提到了“在彩泥浆里玩耍的彩泥变成了彩虹色,在橙汁里游泳的彩泥变成了嫩黄色,偷喝青菜汤的彩泥变成了翠绿色。”共用了8组并列排比,这增强了儿童对彩泥形象的直观认识,营造了普通彩泥都是五颜六色的这一叙事背景,也为后文中白色彩泥的特殊性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