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交流行为
阅读交流行为是指网友之间以一系列智能终端、客户端为平台,交流阅读心得体会的过程。这种交流行为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的。移动互联时代的App等有声读物区别于传统有声读物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于其强大的交互性,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大都通过磁带、光盘进行有声阅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主要以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为主。而App等有声读物平台打破了这种有限的交流模式,为受众提供了一种虚拟的、即时的、跨时空的、一对多、多对一的互动交流形式,极大地方便了有声读物受众在进行有声阅读后与其他听众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体会,满足交往的需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拟网络社区,由此也加速了阅读的社会化趋势。所谓社会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全新阅读模式,它是相对于传统以书为核心,强调内容本身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共同创造(用户生成内容)、共同传播和共同盈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社交需求是人类基本需求的一种,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人们的社交场所从现实生活中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进一步扩大了人的交往空间与范围。智能手机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用手机上网是绝大多数人的习惯,而社交则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目的。在App等有声读物平台上人们也可以通过评论节目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受众进行社交互动。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对信息的采集、制作与传播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受众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接收到经过传统媒体层层筛选出来的信息。在移动互联时代,这种形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扭转,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和传播者,他们既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浏览,还可以担任信息制作者的角色,自己编辑发布信息,成为信源。实际上,受众最开始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网络社会,但他们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反过来对媒介机构形成了制约,影响着媒介信息取舍的标准。学者施拉姆曾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他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就好比在自助餐厅里面就餐的顾客,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同,选择的菜品也就不同。而移动互联时代的App等有声读物平台就好像自助餐厅,无法决定受众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只能提供信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