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子成分特点

三、句子成分特点

(一)句子主语的重复使用

成人阅读一个句子,可以根据动词或者句子大意来推断出省略的主语,但儿童缺少对人情物理关系的了解,如果句子主语缺失,他们会很难理解句子。所以在儿童文学故事中,会重复名词主语或者大量使用代名词。但是,假设这个故事本身角色较多、关系有些复杂,使用太多的代词会使儿童在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儿童通过听的方式的阅读,相比有图画的绘本阅读故事,难度会加深,所以为了帮助儿童理解,在儿童有声故事中尽量还是重复使用名词主语。如:

(63)“杰里迈亚非常兴奋,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他第一次和爸爸来球场看大联盟棒球比赛。杰里迈亚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见过这么多人……”

(《爸爸的头发不见了》)

在这个语料中,小男孩杰里迈亚作为故事主人公,在这个故事中反复出现,但是在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还是他的名字,并不是用代词“他”指代杰里迈亚,这如果是在成人文学中就会显得有些冗余、烦琐,但是在儿童故事中就显得必要了。但是这样的例子在语料库中极少,一般都使用代词来指代名词主语的使用,如:

(64)他还吓坏了黑暗处最可怕的妖魔鬼怪,然而和这些比起来,最糟糕的是他喜欢把他温柔的狼太太和可爱的狼宝宝们吓得发抖。(《可怕的爸爸》)

(65)她侧着耳朵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卷心菜在说些什么,她跑出门外喊来了河马先生。

相比名词主语的重复使用,在长句子中使用代词会给儿童阅读增加难度,如果是低年龄儿童听到连续几个这样的长句子,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句子成分的自由使用

儿童文学的儿化语言与书面语的表达习惯和程式也是冲突的,像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文体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地转化句式,组织成小孩说话一样的文体。有人曾这样评价安徒生的句子:“各句的构造和地位,以及全篇的组织简直不合最简单的句法成例。”

而在儿童有声故事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如:

(66)有一个地方,有一片大大的大大的灰色森林,水不好喝,草也不好吃,住在那里的大象都无精打采的。(《黄色的小象》)

这句话更符合儿童的说话习惯,成人一般是不会这样说话的。重复两次定语“大大的”描述森林的大,在儿童语言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儿童看到区别于一般的感到惊奇的事物,一般都会用重复式形容。

本书分析了语料库中的故事语言特点,主要从句型、句长、句子成分这三个方面分析描写。综合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语料库儿童有声故事的语法存在一些不足。从句型上看,有一些复句句型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儿童阅读,但在喜马拉雅App和蜻蜓App中均出现了复杂的句型,如儿童不常使用的假设复句。从句子长度上看,一些篇幅较长的故事系列包含大量长句子,不适合低年龄的儿童阅读,应该对3—6岁儿童阅读故事再做进一步的年龄细分。从句子成分上看,应该要减少代词主语的使用而增加名词主语的使用,现在代词主语使用过多不利于低年龄的儿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