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阅读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平台——有声读物的崛起,使得用户群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快捷,其中儿童有声读物广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笔者通过研究,为儿童有声读物语言艺术创作与传播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有声读物选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硬道理。根据调查显示,给孩子播放儿童有声读物的家长近七成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注重培养建立孩子的知识体系,注重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的趣味性和专业性,所以,儿童有声读物平台一定要加强专业性建设,完善内容的筛选分级,充分挖掘高品质的原创内容,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儿童有声读物平台的发展也离不开出版社优质资源的支持。近几年,各大有声平台纷纷向出版社展开合作,出版社也开始扩大在有声童书开发、制作方面的投入。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儿童有声读物的质量,提升了制作效率。
(二)增强专业性、趣味性
未来,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不再只服务于儿童,而是服务于家长和儿童,父母首先要不断学习家庭教育、儿童教育的知识理念,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移动时代,清楚用户的需求才能持续发展。制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新时代儿童有声读物的内涵和特点,积极寻找有趣、个性的内容,坚持内容为主、发挥各平台专业优势,打造每个平台的亮点。同时要增强制作团队的专业性建设,对上架内容充分筛选、分段分级展示。
(三)个性化定制
儿童有声读物,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个性化定制,利用大数据,搜集家长和儿童的搜索关键词频率,推送相关内容,实现个性化定制,充分提高用户体验感,方可留住用户。对于低幼儿来说,更加注重童真化语言,时长要短,建议10分钟以内;而类似《三字经》《弟子规》这种较为难懂的国学,应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问环节,增强儿童理解记忆。
(四)建设专业化队伍
平台方要建设专业化的有声读物制作队伍,要提高制作门槛,避免将文字作品简单复述,而是要将作品的内涵充分发挥,要“说好”“扮好”,利用好角色扮演,将复杂作品简单化,简单作品通俗化,打造儿童更加容易理解的优秀资源,方可突出有声读物的独特优势。
平台方要提升儿童有声读物制作的门槛,培养和挖掘优秀的声音资源,建立专业化的儿童有声读物人员队伍。根据作品需要,“讲好”、“演好”儿童有声读物。另外,由于在有声读物的创作过程中,版权所有者(目前出版社居多)的角色由“守门人”转变成了有声读物产品的“审核人”,版权所有者要注重培养编辑对文本的把控能力,最好能在文本创作之初就能精准地对销售市场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