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出版机构儿童有声读物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法规支持
阅读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振兴意义重大,它承担着文化记录、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职责。而有声读物出版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丰富全社会学习知识和文化的需要,满足多样化阅读形式的需求,因此获得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早在2005年,国务院便下达了《积极发展我国有声读物的建议》的文件,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开展全国重点“有声读物”出版工作,各地新闻出版局和各音像电子出版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最终共有100种选题入选《全国重点“有声读物”选题目录》。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对于出版行业来讲,尤其是新兴数字出版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此后,从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到推进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国家逐步在宏观层面为有声出版把握了发展方向。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主要任务就包含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加强优秀作品的传播推广等。同时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十大精品工程的工作重点,“推出科技精品出版物,抓好有声读物的精品工程”位列其中。在2017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的八个重点支持方向中,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就是其中一项,其中包含听书项目。除了政策支持以外,国家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各级政府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而确立的一项文化产业政策和公共财政政策,自2003年设立以来累计投入500亿元以上。
互联网时代侵权盗版的门槛变低,盗版资源层出不穷,为了保障有声出版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这些版权保护主要包括: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13年颁布的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实施条例》、2006年颁布并于2013年修订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第三次修订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广电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等。
2016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开展第十二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突出整治未经授权非法传播网络文学、新闻、影视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重点查处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广告联盟、私人影院(小影吧)等平台进行的侵权盗版行为,维护网络版权正常秩序;进一步规范网络音乐、网络云存储空间、网络转载新闻作品的版权秩序,营造网络版权良好生态。
(二)资本市场青睐
市场和技术给国内有声读物出版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是良好的资金链才是有声出版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出版企业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购买内容版权、吸引人才、制作音频、营销推广等活动的顺利进行。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否获得资本青睐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懒人听书、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音频平台向资本市场展示了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资金。资料显示,懒人听书2012年获1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获得6000万元B轮融资,2018年完成2亿元C轮融资,2019年获投20亿元战略投资;蜻蜓FM截至目前共完成6轮融资,2013年获200万美元A轮融资,2016年获得D轮融资,估值高达25亿元,2017年完成近10亿元融资,该融资规模刷新了当时互联网音频行业单轮融资记录;喜马拉雅FM也完成了6轮融资,2014年完成A轮融资1150万美元,2015年完成B轮融资5000万美元,2016年完成C轮6000万元融资。
专注儿童有声读物的有声平台中,口袋故事2015年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2018年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凯叔讲故事2015年完成A轮1000万元融资,2018年完成B+轮1.56亿元融资,2019年完成C轮融资,融资规模超5000万美元;腾讯旗下儿童内容开放平台企鹅童话2017年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2018年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
这些资本的注入验证了有声阅读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出版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能够通过有声阅读产业优势持续地吸引资本。但同时,从数据上来看,市场资本集中于互联网平台,出版机构需更好地专注于内容的提升来吸引资本,从而取得演播和制作水平的提高、用户体验的完善、盈利模式的创新,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庞大用户基础
人口是我国少儿出版最大的红利,中国儿童人口规模庞大,尤其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后,新生儿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从我国近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1500万,出生率超过10%。同时,新一代85后、90后成为父母之后,其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消费意愿远高于60后和70后。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来看,少儿出版热度不减。少儿图书以2016年23.5%,2017年24.6%,2018年26.2%的码洋比重持续提升,占据最大的细分类别,也是整体图书市场的最主要推动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对图书内容、对知识的需求是巨大的。
儿童有声读物以其收听的伴随性、内容的丰富性、媒介载体的互动性、使用便捷性等突出特征,能够有效帮助儿童解决识字水平低、阅读能力弱的问题,通过听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另外,由于长时间的“屏幕阅读”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不利影响,不少家长会给孩子选择有声读物来阅读。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等政策的助力,儿童有声阅读用户将持续增长。
在儿童有声读物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中,笔者调查了用户对儿童有声读物产业的未来的看法,65.19%的受访者认为有声读物是朝阳产业,持支持态度;认为问题太多,前途不太乐观的受访者有17.72%,15.82%的受访者持不清楚态度。可以看出多数用户还是十分看好有声读物的市场前景的,当然在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版权市场的日益规范,有声读物将会迎来蓬勃的春天。
(四)数字技术进步
我们迎来了一个科技的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各种新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重塑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正因如此,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展示出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将阅读产品与读者连接在一起,读者获得了新的阅读方式,人们可以不再用眼睛阅读,充实了现代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有了新技术的加持,有声读物不断向多媒体方向发展,读者不单单是用耳朵听书,依托于强大的网络,使得互动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听书过程中,不仅可翻阅原书的文字,图片,动画,还可以通过弹幕进行即时评论,对听书内容发表意见,与演播者直接交流,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等等。
作为儿童阅读对象的出版物对于多元化形态的要求更加强烈,“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时代的突出特征,有声读物产品如果不重视用户需求和体验,将无法吸引和培养黏性用户,而精准的用户推荐就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之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至今,可以做到通过跟踪用户浏览和听书记录,分析用户听书偏好,实现内容的精准的个性化推送。
当前在同质化内容盛行的情况下进行儿童有声读物产品设计和内容开发,最首要的是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因此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不可或缺。例如,在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中,会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色,推送相应内容。同时VR/AR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读者的使用场景,而且能通过接触式阅读激活用户阅读兴趣,挖掘更多个性化需求。举例来说,喜马拉雅FM推出内容定制服务受到了用户欢迎,并且迅速获得了大量新用户。后台数据库会自动收集用户的搜索记录与听书记录,相关内容更新后系统将给用户发送自动提醒,这一环节可以大大缩短用户的搜索和选择的时间,用户体验感更好。
区块链技术正在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数字版权方面,利用“去中心化”的特点,对已经登记的作品进行版权追踪,24小时监测侵权现象的发生,在未来将有效减轻行业痛点,使版权保护环境逐渐转好。目前我国区块链版权监测平台已有多家,最具代表性的有“版全家”“原本”“亿书”“纸贵”等平台。2017年,“纸贵”平台与“喜马拉雅FM”“西部文学网”“寒武纪年原创网”等三十多家原创内容平台完成平台内容的版权对接。
(五)优质版权内容和优秀编辑人才
随着听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有声内容同质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听书平台缺乏版权内容。文字作品经过编辑加工和录音制作变为有声读物,而文字作品的版权多数集中在处于有声出版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的出版机构手中,这正是出版机构相对于互联网听书平台拥有的最大优势。
我国的儿童有声读物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产品质量普遍不高,互联网听书平台和音频制作方相较于出版社而言,缺乏专业的出版策划和编辑能力,往往重产品数量,轻内容质量,市场上的精品有声书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
传统的出版编辑工作要经过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整体设计等等众多环节才能做出一本优秀的、满足读者需求的出版物,凝聚了作者和编辑的心血。与新媒体时代音频平台不同的是,传统儿童图书出版贯彻了分级阅读的理念,将儿童一般性心智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这样的分级将儿童读者更加细分,编辑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策划设计不同的内容。此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创造出了无数经典作品,传统出版机构对这样的文学经典的挖掘和开发要比互联网平台更加深入和充分,内容更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