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型特点
句型是从句子结构方面来考察的,看句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等。
儿童最初的句子结构是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大多发生在2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大约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完整句的数量和比例跟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完整句又可以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陈述句和非陈述句。作为提供给儿童学习和收听的有声故事,其句子是完整句,以下就这两个分类结合儿童句型发展的特点分析语料库中的句子特点。
(一)简单句和复合句
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根据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由若干句子成分直接构成。复合句即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上互不包含、意义上相互关联的单句形式(即分句)构成,分句之间有停顿,而且常常带有关联词语。比如“房子的构造完全合乎原理,内部设计更是巧妙绝伦”是个复句,去掉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是”和逗号,就是“房子的构造完全合乎原理”和“内部设计巧妙绝伦”这两个单句。
儿童有声故事属于儿童文学,其句型上的特点是基本使用单句、简单句,较少使用复句。如:
(1)“杰里迈亚看着爸爸。阳光反射在爸爸发亮的脑袋上。杰里迈亚笑了。”
这个句子连用几个短句,更加符合儿童的语言理解。
我国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发展的趋势是简单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渐发展。但总的来说,儿童使用简单句的比例较大。儿童复合句的主要特点首先是数量较少,比例不大。学前初期,复合句的比例相当小,虽然复合句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到学前晚期,仍然在50%以下。其次是结构松散,缺乏连词,只是简单句意义上的结合,如“妈妈上班,我上幼儿园”。第三,联合复句出现较早,偏正复句出现较晚。复合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儿童比较容易掌握联合复句。儿童联合复句中主要是并列复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偏正复句反映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儿童较难掌握。儿童常用的偏正复句主要有条件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转折复句主要出现在4岁以后)。为了分析本语料库中复句是否能够让儿童接受,笔者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了复句的统计和分析。以下表中“+”表示有该句型,“-”表示无该句型。
表5-23 语料库喜马拉雅App故事复句统计表
续 表
续 表
首先看喜马拉雅App中的联合复句类型:
一是并列复句,并列关系从语义上看有五种,包括并存、并行、并举、交替、对照等,以下是出现在喜马拉雅App故事系列中的并列复句,例如:
(2)达克一边摇摆着往前走,一边挥手大声喊道。(《小鸭子的舞步》)
(3)他们一边开怀大笑,一边用爪子捂住嘴,生怕惊动了吓吓狼爸爸。(《可怕的爸爸》)
(4)妈妈说:“房间里是不会住狗,不会住猫,也不会住马的。”(《房间保卫战》)
(5)大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一会儿惊天动地地涌上来、一会儿又轻声细语地退下去……(《我想去看海》)
例(2)和例(3)是并行复句,表示两个动作的同时发生。例(4)是并存,表示这几种情况的同时存在,例(5)是交替,表示动作反复发生。
二是连贯复句,从语义上看连贯关系主要有三种,包括时间上的连贯、空间上的连贯和事理上的连贯,例如:
(6)小男孩和爸爸一起在黑莓里加了糖,再把加了糖的黑莓倒进鲜奶油中搅拌。(《甜点真好吃》)
(7)她先把餐巾围在每个小宝宝的脖子下面,然后把香喷喷的馅饼和闪亮的刀叉放在他们面前。(《三只小猫》)
(8)她们穿过小屋,越过花园的篱笆,又跨越了山谷,进入一片丛林。(《三只小猫》)
(9)到了晚上他该休息了,就把光传给了月亮,让月亮来陪着我们呢。(《害怕天黑的小蜗牛》)
例(6)和(7)是时间上的连贯,几个分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说明人物相继发生的行为、动作。例(8)是时间上的连贯,但是它是随着人物所处空间的变化发生的连贯变化。例(9)是事理上的连贯,通过分句之间的逻辑事理来组合,太阳到了晚上不出现,然后月亮出现,这是该句的事理。
三是选择复句,包括任选和限选两种情况,例如:
(10)是粉红色,绿色还是蓝色的?(《乐乐的翅膀》)
(11)难怪每年圣诞老人都只给大家差不多的礼物,不是玩具汽车,就是画册。(《圣诞老人也收到了礼物》)
(12)你喜欢吃饭还是吃面条呢?(《稻子和麦子的故事》)
例(10)和(12)是任选,在分句所代表的不同事物或情况中可以“或此或彼”,任凭选择。例(11)是限选,只能在玩具汽车和画册中选定其中之一。
四是解注复句,例如:
(13)小行星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巨大岩石块,有的像一座房子那么大,有的像一座山那么大,甚至还有更大的。(《太阳系的行星》)
例(13)是总括式的解注复句,第一个分句概括了小行星的大小情况,后面几个句子加以分说。
再来看喜马拉雅App中的偏正复句类型:
一是因果复句,例如:
(14)因为洪水冲垮了月亮河上的小桥。所以啊,我们绕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玉米派对》)
(15)长腿蚊子很好吃,所以爸爸为小麻雀们抓来长腿蚊。(《麻雀》)
例(14)属于前因后果式,例(15)属于前果后因式。
二是目的复句,例如:
(16)为了感谢你们,明年我还要举办玉米派对。(《玉米派对》)
例(16)前分句是表示目的,后分句表示行动,是实现某种愿望的凭借。
三是条件复句,例如:
(17)可是不管是露莎妈妈的主意还是珍妮妈妈的主意现在都帮不上忙。(《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18)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怪物,我们都必须出去看看。(《我想去看海》)
例(17)和(18)属于条件复句,属于任凭前面分句中什么条件,后面的分句情况都成立。
四是假设复句,例如:
(19)如果真的有陌生人想对我们做什么坏事,我们就会对着他的耳朵用力吹响哨子。(《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20)如果情况再这样持续下去,他恐怕就会失去长大后有一番作为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追逐梦想的男孩》)
例(19)和(20)是前分句提出假设,后面的句子是正句,说明由此产生结果。
五是转折复句,例如:
(21)小猴儿虽然生长在海边的丛林里,但是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真正见过大海龟。(《别哭,大海龟》)
(22)小猴说着就推大海龟,可是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别哭,大海龟》)
转折复句是偏句先说一个意思,正句不是顺着偏句的趋势说,而是转向了另一个相反或相对的方向。
六是让步复句,例如:
(23)当然即使许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无法再接近华伦鞋油工厂一步。(《追逐梦想的男孩》)
例(23)是让步复句,正句(他还是无法再接近华伦鞋油工厂一步)在偏句(当然即使许多年过去了)这种让步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下表是蜻蜓App中的复句统计。
表5-24 语料库蜻蜓App故事复句统计表
续 表
续 表
先看蜻蜓App中联合复句类型:
一是并列复句,例如:
(24)你看起来很酷,而且色彩缤纷。(《有羽毛的朋友》)
(25)双重射手一边大叫,一边准备射击。(《整整一箱能量豆》)
例(24)并列说明对方看起来的特征,例(25)并列表示这种动作同时进行。
二是连贯复句,例如:
(26)乐迪迅速反向,头朝下,垂直俯冲。(《一起放风筝》)
(27)耍特技,转圈圈,甩头甩三次,然后用力猛冲,用右脚停下来,然后再绕个大圈。(《海绵宝宝—003》)
例子(26)和(27)是动作的连贯发生进行。
三是递进复句,例如:
(28)可是小青蛙不理睬还在呱呱呱地又蹦又叫。(《小青蛙听故事》)
(29)声音由可怜变得粗野甚至带着一种让人不安的威胁。(《神奇大峡谷》)
例(28)和(29)用“还”和“甚至”这样的词表达进一步的递进,使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意义上更进一步。
四是解注复句,例如:
(30)我的画画工具和画笔,这就是我想要的。(《拯救大壁画》)
(31)我今天要吃两个,一个我吃,一个我朋友吃。(《和痞老板的食物大战》)
例(30)中用关联成分“这就是”追补对前句的解说“画画工具和画笔”。
例(31)是总括式的解注复句,一个分句是概括总说,后面两个分句加以分述。
再来看蜻蜓App中偏正复句类型:
一是因果复句,例如:
(32)她不能再跟我们一起了,因为她今天就要搬家了。(《折纸战队》)
(33)然而没有人去他的餐厅吃饭,因为他的食物真的很难吃。(《和痞老板的食物大战》)
例(32)和例(33)都是前果后因。
二是条件复句,例如:
(34)乐迪他们不管如何使劲也搬不动石头。(《一起放风筝》)
(35)只要你们身体健康我就高兴了。(《小苹果树请医生》)
(36)无论谁帮助了你,过后都不应该瞧不起人家。(《青蛙王子》)
例(34)和例(36)是无条件成立,例(35)前句是充分条件,产生后面结果。
三是假设复句,例如:
(37)如果她知道你还活着,一定还会来伤害你。(《白雪公主》)
(38)如果不是我坚持走自己的路,肯定被他吃了。(《小红帽》)
例(37)和例(38)前句是假设,后面是假设产生的结果。
四是转折复句,例如:
(39)旭琦按下奈美子家的门铃,可是没有人回应。(《折纸战队》)
(40)海绵宝宝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好,可派大星一直在他身边鼓励他,一项一项地列举着海绵宝宝以前做过的很好的事情。(《海绵宝宝-001》)
(41)珊迪率先举了一下,虽然很费力但还是举了起来。(《海绵宝宝-004》)
例(39)、(40)和(41)都是转折复句,正句不是顺着事情趋势发展,而是出现了一个转机,朝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
五是让步复句,例如:
(42)就连什么东西都见过的太阳,每次照在她脸上,也要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讶。(《青蛙王子》)
例(42)前句是退让了一步,正句是这种让步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也可以说成“即使……也……”。
综上例子看,蜻蜓App中的复句类型基本和喜马拉雅App中故事复句类型相似。
(二)陈述句和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儿童常用的非陈述句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35]陈述句和非陈述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所做的划分。陈述句是用来叙述或者说明事实的句子,例如“下大雪了”。“认识不同的风土人情对扩大视野是有好处的”。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例如“你今天上班不?”这样的句子。用祈使语气表示请求、劝阻或命令、禁止的句子叫祈使句,例如“出发!”和“千万别乱跑!”等。用感叹语气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例如“老天爷呀!”[36]下表是语料库中喜马拉雅App故事陈述句和非陈述句存在的情况。
表5-25 语料库喜马拉雅App故事陈述句和非陈述句统计表
续 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App中这五个故事系列都有陈述句和非陈述句组成,其中陈述句是存在于每一个故事中的,而且从故事的具体篇幅看,陈述句是故事语句的主要构成部分,而非陈述句是故事语句的次要构成部分。非陈述句的三种语句类型也不一定都出现在同一个故事中,可能只出现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句型,在这25个故事中,三种非陈述句都出现的故事有13个,其余的故事出现的非陈述句类型不完整。
此外,结合上表以及故事原始语料可以发现一个系列的故事非陈述句具有共性特点,如“【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这个故事系列的感叹句丰富,“蜜桃姐姐讲故事”和“【Michael 钱儿】经典绘本故事”的疑问句丰富。若是从句型接触的角度看,应该让儿童选择多个系列故事交叉阅读而不是长期阅读一两个系列的故事,才能使儿童接触到更多丰富的句型。
喜马拉雅App中的非陈述句举例:
一是疑问句:
(43)真的?我的房间里只住我一个人?(《房间保卫战》)
(44)我可以舔舔橡皮刮刀吗?(《甜点真好吃》)
(45)谁说的想去看大海?(《我想去看海》)
二是祈使句:
(46)好朋友,你快点休息吧!(《别哭,大海龟》)(劝告)
(47)让我也跟你们在一起吧!(《黄色的小象》)(请求)
(48)安静!(《追逐梦想的男孩》)(命令)
(49)马上就去!(《我想去看海》)(命令)
三是感叹句:
(50)年年都往床头放袜子,真没劲啊!(《圣诞老人也收到了礼物》)
(51)真是超好吃的甜点啊!(《甜点真好吃》)
(52)天上好美啊!(《害怕天黑的小蜗牛》)
表5-26 语料库蜻蜓App故事陈述句和非陈述句统计表
续 表
从表5-26中可以看到蜻蜓App中的故事系列内部有比较统一的句型特点,例如“植物大战僵尸”系列故事的非陈述句都有疑问句这一句型,“格林童话”故事系列都有非陈述句的三种句型。“睡前童话”系列的特征是每个故事都具有“祈使句”这个句型。“糊糊妈妈讲《海绵宝宝历险记》”系列非陈述句主要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上,祈使句类型比较缺乏。这可以归结于这个故事作者采用的句型和故事讲述者表达故事所用的口吻和语调。除了“格林童话”这个系列的故事,单一系列故事的句型会比较集中,所以要让儿童收听不同系列的有声故事才能保证他们接触语句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蜻蜓App中的非陈述句例句:
一是疑问句:
(53)可爱的姑娘,买梳子吗?(《白雪公主》)
(54)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她的家呢?(《折纸战队》)
(55)这是什么东西呢?(《不让僵尸荡秋千》)
(56)你刚才怎么突然跑了?(《整整一箱能量豆》)
二是祈使句:
(57)我的好朋友,请你们快来帮我捡豆子!(《灰姑娘》)
(58)我的脚给碰伤了,替我用湿面敷一敷吧!(《灰姑娘》)
三是感叹句:
(59)你这讨厌的家伙!(《青蛙王子》)
(60)好漂亮的姑娘啊!(《白雪公主》)
非陈述句中,疑问句的句型比较丰富,汉语的问句系统由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又称“正反问句”)、选择问句和简略问句五大类。李宇明[37]将汉语的问句系统进一步细化分为24种问句格式,研究了这24种格式问句在儿童中的理解和发生时间,发现这24种格式平均理解时间约为1岁9个月,平均发生时间约为2岁5个月。也就是说在3—6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可以理解疑问句的各种句型,在阅读有声故事时一般不会有理解问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