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维度下的描述元素分析

三、读者维度下的描述元素分析

本书从读者维度出发,确定描述元素。读者作为有声阅读的主体,读者的各种主观因素会影响其选择有声读物的过程。笔者结合网络平台采集到的数据和部分访谈数据,将读者维度下的描述元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读者的阅读情境,二是读者个人特征。阅读情境影响着读者的时间状态、位置状态和心理状态等,读者个人特征影响着读者选择的心境、原因等。笔者通过阅读情境和读者个人特征提取元素,确定读者维度下的描述元素。

(一)读者阅读情境元素分析

1.基于文献调研的情境元素

结合文献中的情境,笔者主要关注的是情境的分类。贝文(Bevan)利用国际标准中的可用性理论,认为只有通过评估代表性用户在代表性环境中执行代表性任务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才能获得可靠的总体可用性度量指标。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人机系统的情境分类,分为用户、设备、环境、任务4类,每一类别下又分为多个一级类目,较为详细地描绘了人机交互系统中的情境因素[14]。项阳在其学位论文中将情境分为6类,分别是环境情境、用户情境、任务情境、位置情境、时间情境、基础设施情境[15]。沈旺、马一鸣、李贺基于用户情境感知的角度,对用户推荐系统功能模块分析,提出对用户情境建模的思路[16]。许利特(Schilit)将信息情境分为计算情境、用户情境、物理情境。孙鹏认为情境实体是与用户建立联系的人、地点或是对象,他认为情境可以分为用户情境、时间情境、位置情境、社交情境、资源情境、行为情境[17]。洪颖将信息情境分为四类为设备情境、用户情境、任务情境和时空情境[18]。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阅读情境。徐良森认为阅读情境兴趣可以划分为以文本为基础的情境兴趣、以任务为基础的情境兴趣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情境兴趣,并以此展开对高中生阅读教育的研究[19]。白人杰在学位论文中借助学者洪颖的情境分类体系,将阅读情境分为设备情境、时空情境、用户(读者)情境和任务/问题情境[20]

上述对情境的理解不同、划分范畴不同,研究思路也不尽相同。情境在教学、计算机科学中表达的含义有所差别。从众多学者对于情境的研究来看,多数学者将读者/用户情境作为一个基本情境来分析,对于本书而言阅读情境是作为读者阅读背景出现的,读者/用户情境不应该从背景角度来分析。另外,读者/用户情境与下文读者特征元素有表述一致的地方,所以为了更好地说明读者维度下的元素,应将读者/用户情境归为读者特征具体说明而非阅读情境。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阅读情境划分为时空情境、任务情境、社交情境。

(1)时空情境。是指读者选择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一般读者会根据自己的时间或是所处的位置来选择有声读物的内容、时长和类型。

(2)任务情境。是指读者为了完成某一任务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阅读有声读物,通常读者侧重知识或技能。

(3)社交情境。读者在阅读有声读物时会受到社交因素的影响,包括老师指定读物、家人朋友推荐读物以及网络社交平台的读物推荐等。

2.阅读情境元素确定

经过抽取概念、分析编码过程以及重复内容剔除后,将有声读物读者的阅读情境分为时空情境、任务情境和社交情境,情境元素的分析可以帮助笔者明确读者阅读背景或状态,更好地理解读者状态。

(1)时空情境。读者在阅读有声读物时会依据自己的时间或是特定的位置来选择阅读,比如回家路上、出差旅行途中、睡前等,体现着选择阅读的时间;再比如在床上躺着、公交车里、高铁上体现着选择阅读的空间。读者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收听读物,会产生一种“有人在和自己面对面倾诉”的感觉。相对于纸质读物,读者不受阅读空间和时间的约束,拥有“戴上耳机整个世界就是你的”的体验。

(2)社交情境。读者在产生阅读行为之前,会受到社交平台或是网络平台的推荐的影响。读者为拓展朋友圈,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分享交流有声读物,从而实现了交友的目的。

(3)任务情境。读者在选择读物时会有一些任务或是要求目标,比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大学中的四六级考试、儿童的性格培养等。在阅读之初会明确读物类型,以达到培养自己能力和提高水平的目的。

(二)读者特征元素分析

1.基于文献调研的读者吸引力元素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除了关注读物元素还关注读者元素。不少学者在完善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同时,关注到了读者自身特征的驱动因素。达尼(Dali)在基于读者的立场上,将读者驱动的吸引力元素分为好奇心、个人情况、需求和当下的情绪、朋友或专家的建议以及标题/作者/流派的总体受欢迎程度。李金霞认为读者的感觉、成就感、友谊和互动性会影响读者阅读材料的选择。李金霞和雷切尔·艾薇·克拉克(Rachel Ivy Clarke)对图书馆的游戏服务读者咨询进行研究,认为读者的探索欲、创造性、情感表达和学习收获是读者自身的吸引力元素。多个学者沙里克斯(Saricks)、尼尔(Neal)、邓肯(Duncan)、李金霞在研究中都将心境(mood)作为主要的吸引力元素,对比文献,心境和情绪的表意相似,这里作为同一个元素处理。

(1)情绪/心境。读者的情绪特点或具体心境会影响到整个阅读行为,众多学者将这一元素作为基本的读者吸引力元素进行研究。

(2)探索欲/好奇心。读者阅读时表现出对知识的好奇的特点,读者探索未知领域的感觉让其深入阅读。好奇心或是探索欲驱使读者阅读不同的读物。

(3)读者需求/感觉。读者阅读出于不同的原因,往往基于知识、学习技能等目的。巴特勒阅读心理学提出读者的阅读行为是在一定阅读目的的基础上产生的。读者的需求/感觉是来源于一定阅读情感状态。

(4)阅读体验。读者希望从读物中收获的情感体验,不论是“紧张刺激”还是“轻松幽默”,不同的读物带给读者的感受不尽相同。

2.读者特征元素确定

本书将文献调研的元素与读者特征元素进行对比,将表述重复的元素合并,文献调研中的探索欲/好奇心纳入阅读动因这一元素中,笔者认为好奇心是促使读者阅读的重要原因。文献调研的读者需求/感觉和读者特征的情感体验纳入阅读体验中,知识需求代表着读者希望从阅读中得到一定收获,所以将知识需求纳入阅读收获这一元素中,表1-1为读者特征最终元素确定。

表1-1 读者特征最终元素确定

(1)性别。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关注到了不同性别在选择有声读物时的差异,其中女性访谈者的比例占到61.7%,而男性比例占据38.2%。女性读者在选择有声读物时更注重自己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读者以一个感性的视角来阅读有声读物,所以在读物选择中偏向于选择心灵鸡汤、情感类的节目和读物。她们将这种情绪寄托于有声读物中,将朗读者或是主播作为情感表达的出口从而利用听书软件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男性读者的比例小,说明男性读者通常会注重现实中的生活去表达情绪和情感,男性在选择有声读物时多半会出于娱乐消遣的需求。

(2)年龄。年龄是影响读者阅读的一个因素。读者随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和需求在改变,开始接触不同类型的读物。儿童分级阅读理论体现了这一特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心理年龄也不同,内心的认知体系亦不相同。

(3)情绪。情绪影响了读者选择哪种类型的读物,当出现焦虑压抑的状态时,读者选择放松身心的冥想课程来收听;当难过失落时,会选择搞笑幽默的作品来收听。

(4)阅读收获。读者在选择、查找、阅读读物时往往会期望得到一定收获,“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学习主播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上岸的面试技巧”“口才培养”“帮助我尽快入睡”。

(5)支付意愿。访谈过程中,读者表现出对有声读物收听成本相关的内容,“我在收听时候就听一些免费的小说或者读物,毕竟是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类的预算。毕业之后有工作可以考虑购买年度会员”,“有的读物前面的章节免费,后面就需要会员,这样会影响到我的阅读心情”。大部分读者较为愿意支付一定费用去收听读物,希望有声读物平台设置不要出现自动续费的困扰。

(6)阅读体验。本书结合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来确定读者关心的元素,阅读吸引力关注的是阅读体验,那么从读者的阅读体验中可以了解读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情感变化。阅读体验影响着读者是否会进行二次选择和阅读,部分读者明确表示想从读物中的得到特定的体验。文献调研和读者特征调研中都提到阅读体验元素,可见设置这一元素的必要性。

(7)阅读动因。即读者选择阅读的原因,读者在选择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目的和特点。

(三)读者维度元素最终确定

通过对阅读情境和读者特征元素的研究,笔者发现二者之间有表述重复元素值,为了体现有声读物元素的实用性,笔者将情境元素与读者特征元素进行合并成为最终的读者维度元素。表1-2为读者维度的最终描述元素。

表1-2 读者维度最终元素

阅读收获代表着读者获取情感、技能或知识的目的,因此,任务情境中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概念归为阅读收获元素中来。从阅读情境和读者特征提取元素,不仅可以了解到读者选择阅读的环境还可以清楚读者自身的需求特点,可以更好地识别读者维度下的描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