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力的定义及其建构路径

一、文化传播力的定义及其建构路径

国内外学者对传播力定义的阐释存在不同的角度与侧重点:一种是基于传播学内部视角,认为传播力是大众媒介采集、整合信息,将信息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22]另一种是从社会结构视角出发,将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都看作是广义上的传播者,去综合衡量他们的传播话语权与竞争力。[23]美国传播学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传播力》中以政治传播的视角,深度解读了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大众媒介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中日趋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也有学者认为媒介的传播力包含内容传播力、平台(渠道)传播力与受众影响力三个具体圈层,且内容传播的社会价值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传播内容价值的关注。[24]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较适用于分析出版领域的传播力,从出版“内容为王”的文化属性出发,结合当下出版内容生产社会化,内容传播与阅读消费互动化、读者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出版领域内的传播力的衡量应以出版的内容资源为核心,即是出版机构通过生产有价值、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辅之以传播平台与传播渠道建设,将出版产品及其出版文化精确、有效地传播给受众,影响受众文化选择、思想观念与价值认同的传播能力与影响力。

本书在厘清传播力的概念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播层面上关注有声读物出发,将传播力进一步细化为“文化传播力”。文化传播力作为一种以内容资源为核心来源,以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为载体,文化到达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25]具体来说,文化传播力指的是出版机构在开发优质的文化资源,选择与传播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文化传播平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选择顺应新媒体传播环境与贴合受众需求的传播策略,提升受众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引导社会阅读方向、参与构建社会文化体系的综合软实力。本书将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内容资源价值是文化传播力的来源与核心、传播渠道辐射力是文化传播力的依托与支撑、受众群体认同度是文化传播力的效果与体现。

在与有声读物相关联的数字出版文化传播语境下,文化传播力的建构与政策、内容、平台、渠道、策略等要素互相嵌套、紧密相连。[26]文化传播力建构的总体思路与整体路径是:通过国家出版政策与行业规划关注社会效益,形成注重文化导向的出版产业环境;通过开发具有文化价值的出版内容资源,聚合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的文化传播体系;通过搭建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拓展文化传播的多元化、立体化渠道;通过采取贴近性的传播手段,深化受众对文化传播的接受与认同。在本书的具体论述过程中,将重点关注、讨论与有声读物出版、传播、阅读关联最密切的提升内容资源价值、提升传播渠道辐射力、提升听书群体受众认同度三大文化传播力的建构路径,沿袭这一思路来探讨有声读物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