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间的需求满足
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电子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信息知识的辅助,它也是人类在变革过程中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媒体时代的微信、微博、移动终端,无论传播的媒介形式发生怎样的变革,获取信息内容一直是受众媒介接触和媒介期待的根本目的。有声读物的出现解放了人类的视觉功能,传统的文本阅读变为声音阅读,其传播的内容也在依时代发展而改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籍,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用户也在自己生成内容并进行传播,受众在使用有声读物媒介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获得了内容上的满足。作为占据有声读物市场重要份额的儿童有声电子读物其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儿童,也有购买有声读物的家长群体,所以儿童有读产品的内容不仅要满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也要能够做到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激发家长的购买欲望,做到儿童与家长的双重满足。
儿童有声电子读物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更多的是儿童知识内容承载平台,自身所带有的内容查阅工具属性很好地满足了儿童家长的知识需求。作为儿童电子读物产品家长用户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儿童的教育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要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伴读产品,这类家长对于育儿知识的需求极度强烈,有声读物中丰富的儿童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传播成为这类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儿童的首要选择。他们在给孩子播放有声读物的过程中,其内容既能够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需求,也能满足有些家长在育儿知识方面的内容空缺,同时儿童在听取有声读物时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知识需求,从而推动儿童有声媒介开发出更加丰富的内容。
儿童电子读物在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传统经典名著、诗词故事、早教知识、英语歌谣、科普知识等,围绕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生产。在前文对家长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有一题是围绕家长在给儿童播放有声读物时会选择哪些内容进行的统计,有75%的家长选择了童话故事内容,诗词成语和音乐歌谣也是家长播放儿童有读内容时的重要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童话故事、诗词成语和音乐歌谣的内容需求比较大,而有些家长本身没有丰富的儿童故事内存,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育儿经验课程,对儿童所需要的这些内容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反馈。因此,儿童有声电子读物的出现满足了儿童对童话故事和诗词歌谣等内容的需求,同时家长通过引导儿童使用新型电子媒介也获取了丰富的育儿经验,满足了家长的育儿需求。
受众在接触或使用媒介时都会有使用动机,麦奎尔认为受众需求行为产生的动机分为不同的方面,有最基本的求知动机,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基本信息获取,有进一步的情感动机,是为了与周围建立关系和找到归属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动机,是为了得到认可和尊重以及自我认同和表达,从而对媒介使用产生更深层次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体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进一步追求情感需求,希望得到周围的关心和照顾,希望与周围建立联系来获得满足感。儿童电子读物的受众主要是家长和孩子,家长在给孩子播放有声读物的同时,两个个体间的情感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一)家长对孩子使用行为产生满足
本书主要选取的研究对象是0—6岁儿童的家长,而0—6岁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心理特征和使用接收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儿童在使用有声读物时更加地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收外界新事物时也能够更加迅速的理解和运用。儿童逐渐长大时他们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看到不认识的事物时,他们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遇到疑惑的问题时,他们也会有千奇百怪的好奇心,儿童的世界更像是一张白纸,外界赋予他们什么内容,他们就会照单全收。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和使用儿童有声读物时既考虑到了他们无法独立操作的能力,也关注到他们对外界好奇的求知心理,因此孩子在使用过程中会表现出充分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并会对有声读物所播放出的内容有着强烈的观察度和模仿力,他们需要依赖家长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他们也会通过对产品形式的观察和模仿习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并逐渐在脑海里形成千奇百怪的画面,丰富其脑海中的思想世界。儿童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也会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外化,从而达到了家长对其使用有声读物的行为效果,儿童的这种使用行为同时会让家长产生满足感。
(二)家长对孩子使用效果产生满足
1.儿童互动、表达能力的满足
互动的形成在传播学理论中需要四个要素,主要包括同一场景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出现,并且两者之间产生的影响是通过身体在场实现的;在场的人们都集中精神关注同一事物;在场的人都会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并能一起分享交流。家长在给孩子播放儿童电子读物媒介时,家长与儿童都处在听取有声读物内容的同一场景中,儿童通过听有声读物的内容会与家长产生互动,并且会被丰富有趣的故事内容吸引从而产生满足的情感体验,在播放之后,家长也会与儿童分享交流听到的故事并引导儿童独立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
儿童在使用智能语音产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内容,也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提高,通过与智能语音产品的学习交流,孩子在无形中也会培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声读物产品作为孩子的伴读或是玩伴,使孩子的互动能力大大提升,这种互动能力不仅是体现在儿童与有声读物产品之间的互动,更是儿童与家长、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前文笔者统计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儿童有声电子读物产品时,有将近70%的家长认为有声读物提高了自己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有声读物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情感体验和获得知识满足的同时,也激发了儿童的互动表达能力,而在儿童即将面临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互动表达能力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播的必备基本技能。
2.认可、自主与自我实现能力的满足
儿童电子读物在家庭中既扮演了孩子玩伴的角色,又担负起了孩子启蒙导师的重任,它既满足了儿童对于外界新知识新内容的信息需求,又满足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互动情感归属的需求,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儿童的各项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儿童的满足感和互动能力以及乐观的心态。儿童成长的过程也是其人格不断健全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逐渐地形成,对电子媒介产品的使用也无形中促使他们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满足。
儿童在听取家长播放的有声读物内容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观,逐渐对自己产生认可,并且可以在同龄人面前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和同龄人的称赞后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而且在家长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内容引导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知识体系也更加全面。各方面知识的获取、情感的满足、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不断地提高,这三个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需求层次的由低到高,儿童有声读物媒介的接触和使用也带来了儿童自我认可、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三)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需求得到满足
马斯洛对人类社会发展探索的活动和行为动机按照由低到高分为了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发展需求、安全需求、情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渐由解决基本生存需求上升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情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追求目标,社会化媒介产品的出现也使人们对媒介使用和接触的概率大大升高。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受众获得基本的信息知识后,即开始追求进一步的社交需求,通过使用媒介功能满足自己的情感发泄,从而在媒介环境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受众享受到媒介产品所带来的情感满足时,实现自我的价值,在社交媒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人格得到升华成为受众更高层次的需求。
儿童有声读物媒介的用户群体从媒介接触获得基本信息知识的需求,到媒介使用获得儿童与家长之间的自我认同,再到对媒介接触和使用过后获得的需求满足,儿童的互动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儿童获得了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家长在引导儿童使用有声读物媒介的过程中也逐渐提升了儿童对媒介使用的需求层次,家长与儿童从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到情感社交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受众每一次新的需求都会驱使着媒介产品的更新换代,两者之间相互推动。
而儿童有声读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了不同需求层次的满足,有声读物媒介产品在研发的过程中也会对用户进行实时数据收集,了解用户即时的产品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而再对产品本身进行研发,用户在获得媒介满足后的需求层次也会不断地得到提升,从而推动着儿童有声读物媒介产品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