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受众,打造优质内容
有声读物出版目前仍在发展初期阶段,将来应当将受众更加细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喜好做深入调查和研究,做好分级阅读,针对不同年龄更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的选题。在细分受众,满足个性化需求上,出版机构可以借鉴“凯叔讲故事”的经验。小中信与凯叔讲故事公众号共同推出了一款凯叔故事智能悦读礼盒,包含有声书《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古诗》和智能哄睡硬件“小诗仙”,每首古诗设定播放30遍,声音还设置了逐渐减弱功能。“凯叔讲故事”App上设置了“叫早哄睡”专题,“叫早”类目下的音频背景音乐欢快清新,声线高,语速快,“哄睡”类目下分为“一键哄睡”“99首诗”“古典乐”“白噪音”“哄睡故事”五个类别,这些音频声音较低,语速较慢。这一功能解放了家长,轻松哄睡孩子,还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习故事音律。
有声读物并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录成音频,还需要专业的策划和播音制作,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就出版机构而言,建设集内容制作、出版和发行于一体的有声平台。最重要的是做好儿童有声读物的编辑制作工作,要培养一支有文化素养和修养的策划、编辑、演播和制作的人才队伍。
首先在内容上,不可照搬纸书内容,应当进行选题优化,发挥出版机构的传统优势,对文本有选择地进行浓缩、删减和改编,以适合音频效果。内容结构上可依据“N+1”的模式进行设计,“N”是适合儿童年龄的相关知识,“+1”是适度的拓展延伸,先吸引受众关注,再以此完成拓展,这样既锁定了受众实现传播的有效性,也能实现教育理念的引导和知识多元化传播。
其次,高素质的演播者和制作人是决定有声读物产品质量,决定用户认可度的重要因素。演播准确而生动就要求演播者对文章的理解要准确,在保留文本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到表情达意的准确,吐字发音要准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情感、技巧、分寸拿捏来吸引、打动、感染用户。儿童有声读物的声音形象塑造要富于变化,语气要轻松活泼,虚声与实声转变要迅速,跳跃感要强。除了外在的演播技巧外,对于孩子的喜爱与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爱与关怀可以通过声音传递给受众。
最后是制作上,有声读物音频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演播者演绎得是否正确,感情和人物表达是否到位,还取决于后期音效、音乐、剪辑是否优质。音频制作团队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提高音频质量,用形象生动富于变化的事物让孩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