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声读物语言艺术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一、儿童有声读物语言艺术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一)声音陪伴,丰富情感

儿童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儿童有声读物以声音为载体将各种各样的故事传递给儿童,儿童能够迅速地将故事情节在脑海中转换成画面,这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能培养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满足儿童在成长时期精神与心理健康上的心理需求。儿童有声读物的创作者常常模仿儿童的声音风趣幽默地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儿童在这种天真快乐的声音中得到心灵的陪伴和慰藉,他们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听书”氛围中,享受声音带给他们的陪伴,弥补了家长由于工作的繁忙而无法给孩子讲故事的遗憾。同枯燥的文字相比,声音更加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和直白的画面相比,声音更加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儿童有声读物又根据内容的不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专业设计,朗读的语气语调以及表达方式上都能够恰如其分地为儿童带来更加有趣的阅读体验。在这种从声音向文字、画面单向转换的过程中,声音能更加直接地对儿童的大脑中枢神经产生刺激,激发儿童右脑发育,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从而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

(二)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语言为认知发展阶段提供赖以存在的符号”,[8]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赖以生存和交流的基础工具,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的语言文化能够让儿童成长后的交往变得更加便利,所以儿童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研究显示,儿童最佳的语言发展期为4—6岁之间。前文曾提到,儿童成长阶段中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模仿,从牙牙学语开始,儿童就像父母学习简单重复的词汇,到幼儿园后跟随老师学习说话,可见听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有的父母由于自身成长环境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说话带有明显的方言,而我们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倡导普通话,儿童能够用普通话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要,倘若从模仿阶段就开始跟着父母亲人说方言的话,今后学习普通话将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声读物则是用标准的普通话持续地刺激儿童的听觉神经,使儿童从感官中一点点浅显的印象开始,慢慢模仿,经过长期的熏陶以后,儿童不仅发音标准,词汇量也开始增加,语言组织能力加强,语言节奏感明显,语言复述能力和编排能力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开拓视野,培养兴趣

儿童是一个对世界认知能力比较低的群体,也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的群体,当儿童对未知世界产生兴趣,不断的追问为什么时,爸爸妈妈和老师给出的答案不一定真实有效,也有很多问题是亲人们都无法用准确的词汇能表达的。以往的文本资料需要给儿童储备大量的识字量才能明白。现实生活中因为受到周围各种因素的限制,儿童了解世界的方式和渠道非常有限,可儿童有声读物则能够迅速地调取儿童需要的资料,给儿童一个准确的解答,甚至伴有形象的声音效果,让儿童快速理解并记住。有声读物在新媒体时代也不断地丰富起来,不再只是单一的讲故事,里面有很多小科学、小知识等待儿童去探索和发现。这些儿童有声读物将自然现象、科学常识用趣味儿的语言表达出来,儿童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四)影响行为方式

“儿童的教育过程除了涵盖他们认知过程的心理系列以外,还包括激发他们认知过程的心理系列,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和能力等心理品质”。[9]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除了分享故事以外,还有很多生活常识、中华传统美德、科普知识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给儿童灌输正能量,让儿童早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此以往,儿童有声读物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和改变也可见一斑,儿童在这样的熏陶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成长得更加优秀和健康。甚至一些原本内向的儿童,因儿童有声读物而变得活泼开朗、喜欢表达了,一些有着不良习惯的小朋友因为有声读物的影响而开始遵守纪律。好的儿童有声读物,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