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产教融合的由来

2.1.1 产教融合的由来

职业教育独特的教育性与经济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须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即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架构等均应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来确定。这样才能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使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院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近代实业教育的“工学并举”到当下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交互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职教育自20世纪下半叶至今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在当下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刻,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产教融合则致力于打破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壁垒,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突破口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首次提出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产教融合”一词首次进入政府的政策文本。此后,产教融合逐步得到国家的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随后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要求建立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平台。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提出形成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产教深度融合制度,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形成独具中国特色、展现世界水平的职教体系。随后的相关政策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8)等进一步制定了校企人员互兼互聘规范,彰显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突破产教融合瓶颈的决心。由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9),提出了落实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即通过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先行,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与产业、专业与行业或企业的互通互融、优势互补、协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