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昌吉州重点发展产业梳理
昌吉州紧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树立“六个走在前列”的新坐标,根据需求导向来拓展州内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1)创新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旅游等绿色低碳优势特色产业,做精做专现有业务的优势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和关键标准的支持力度,强化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培育,创新商业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攀升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昌吉制造”的国内外品牌知名度,打造基于州内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成自治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出口基地、智能制造基地、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出口加工基地、旅游创新示范区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①先进装备制造业。着重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的发展,及时推进工程及建筑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环保设备、矿山机械、纺织服装机械的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提升智能装备制造的水平,使装备制造业朝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着力构建优势特色明显、产业集聚度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成装备制造业综合制造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建成自治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出口基地、智能制造基地。
②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于绿色、生态、安全、有机的理念,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加快发展林果加工、生物发酵、油料加工、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等优势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中,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大力引进番茄红素、番茄胶囊等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培育植物提取、葡萄酒酿造、乳制品加工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稳步发展番茄酱、粮食加工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北疆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③纺织服装产业。有序推进“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行动计划”,着力发展投资成本少、见效速度快、就业容量大的服装、家纺等终端消费品行业;适度增加棉纺的产能,注重研发设计、营销推广、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服务;积极推进民族服装、精品刺绣等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具体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进程中,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重点吸引知名品牌企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进入昌吉州发展,建成国家重要棉纺产业基地。
④旅游业。以天山北麓自然生态环境为基底,构建天山廊道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带,以天山天池、北庭故城为核心,以绿洲、沙漠、乡村、地质地貌为特色,打造自治区旅游第一站、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着力打造天山天池、北庭故城遗址世界“双遗产”和江布拉克国家AAAAA景区,建设以阜康山水城漠“四位一体”国际旅游都市、头屯河文旅新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集聚区,以田园综合体、民俗旅游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基地,以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煤炭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基地,形成历史文化旅游、自然景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业文化旅游有机组合的天山北麓黄金文化旅游产业带,实现旅游全产业链条的再造、旅游服务全流程的优化。建成新疆重要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集散地和文化展示窗口,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州。
(2)培育壮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推动位于产业链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生物科技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示范区。
①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利用国家对新疆信息产业的扶持政策,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全面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提升电子信息制作与维护、信息产业硬件制造与维护技能水平。比如在传统的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等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将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在生产制造进程中加以应用,培育工厂物联网技术服务企业,支持和鼓励本地物联网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推进人机智能交互,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②通用航空。根据《昌吉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重点布局航空运输、航空培训、航空物流、航空器制造维修、通用航空服务保障,旅游集散及商务服务等,打造区域空港旅游集散枢纽、商务服务枢纽、区域快速物流集散基地,带动城市旅游、航空金融、康体养生、总部经济、商贸、农牧业等全面发展。发挥通用航空发展的联动作用,在高新区发展通用航空关联的先进材料、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等系列高科技产业。在玛纳斯、奇台率先开展低空游览、航空服务、机务培训、维修救援服务、销售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实现区域内的通用航空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③轨道交通。依据乌昌轻轨和26千米长的城市轻轨、265千米的城际轻轨计划,重点发展以机车牵引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等有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挥轨道交通产业链较长的优势,拉动基础建筑领域和工程机械装备,发展车辆制造和组装车体、转向架和其他零部件生产,下游则为公共运营、运输等提供服务。同时,依托轨道交通带动周边沿线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④节能环保。以环保装备为重点、环境监测服务为特色、环境防治治理解决方案为基础,推进昌吉州绿色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升级。以准东为重点发展环境服务产业,开展以环境大数据为核心的环境监测服务。以昌吉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挥新疆环境“监测—防治—治理”三位一体综合示范区、中国环保服务及装备对中亚输出窗口的重要作用。
⑤生物科技。依托丰富的药用植物、动植物资源优势,发挥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核心骨干作用,进一步促进生物育种、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农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进葡萄酒、乳制品等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助力番茄、甘草、辣椒等特有资源提取的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地产药品(中药、民族药、创新药)、生物制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产业。
(3)优化提升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引领产业抢占市场中高端
推动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带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建成面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和康养旅游创新示范区。
①现代物流业。围绕“乌昌石”城市群发展要求,加快乌昌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乌昌现代物流中心、新疆天山东部物流园建设,加快公路、通用航空等现代物流通道、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冷链等先进物流技术装备和配送网络终端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式的物流网络、功能集成的综合物流园区和环保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大力支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铁空多式联运等物流新模式发展,打造一批辐射中国西部、面向中亚与南亚的现代公路、铁路、航空联运物流基地和物流港。
②科技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大力度推进科学研发设计、技术创新与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新兴业态。推动传统的输变电装备、风电光伏产业、煤电煤化工产业,以及新材料检验检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整合现有的创新创业技术服务资源,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奠定技术服务保障。建立面向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保障集群企业的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技术转让、管理咨询、风险投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评估服务、运营策划等中介服务,助推中介服务与方式的创新,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③康养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在木垒、阜康、昌吉等空气质量优良、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医疗康养旅游服务机构和康养城,打造医疗康复、中医民族医药、养生保健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提供“旅游+”康养套餐、“旅游+”养生套餐、“旅游+”营养套餐等系列服务,并鼓励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与服务企业转向中亚、俄罗斯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民提供推拿、按摩、针灸、药膳等中医民族医药健康服务项目。
(4)改造提升资源优势、技术领先的高载能产业,提高资源性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进煤化工产业升级,延伸有色金属下游相关产业,全面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水平,提高资源性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①煤电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电化昌吉”步伐,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电能替代,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转型升级进程,开展电力系统的供给侧管理,系统打造低碳、清洁、安全与高效的新能源系统。培育技术领先、工艺先进、循环发展的产业,推进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稳妥实施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已核准和进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项目,做好升级示范工作。大力推进煤制化学品、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符合国家相关规划要求,增强煤炭清洁使用水平,比如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BDO等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实现煤炭清洁就地转化利用。支持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煤焦油制芳烃、高品质空煤航油柴油、特种油品和精酚等精细化工产品。
②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遵循集中冶炼原则,适度控制冶炼规模,延伸下游产业链条,推进铝、铜、镍冶炼朝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延伸铝、硅下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链。提高金属材料、轻质高性能合金的加工水平,发展高端建筑铝材、工业合金、轨道交通、泡沫铝项目。培育发展高精铝、电子箔、电极箔、电容器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高纯铝、硅铝、锰铝、铝镁等合金新材料应用于工业型材、轨道交通、航空、电子信息等行业,全面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水平。建设昌吉州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业集聚区,系统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5)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将“乌昌石”同防同治重点区域作为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严格审核地区,全面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三高”项目落地。坚决淘汰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淘汰兰炭焦化行业落后产能、关停违规电解铝产能、淘汰退出小煤矿,对落后产能严格环评、土地、安全生产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