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缺乏资金支持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交互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校企双方将围绕人才供需、人才定位、人才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创建、科技研发等任务开展协同活动,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但具体激励行业或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奖励拨款制度和财政拨付机制还不尽完善,如一些教育税费、信贷优惠政策未落到实处,难以调动行业或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当下的社会捐助渠道不够畅通,仅仅依靠政府拨款的专业建设经费往往难以保证两个子系统交互融合的有序推进。
首先,高职专业建设经费较为有限。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充裕程度从源头上决定着高职院校能否调动相应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但由于当下新疆的高职院校本身办学规模不够大,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办学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政府,有限的办学经费很难为专业与产业的融合互动提供充足动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囊中羞涩”现实,导致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融合互动中缺乏灵活性和弹性。
其次,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交互融合的专项经费明显不足。虽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产教融合的经费支持力度,各地区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完善产教融合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性强、办学成本高和艰苦的专业给予改革试点与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则根据改革试点情况与评估结果,设立专门支持高职专业建设的专项资金,然而,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当下的专项经费有限,仅有少数院校获得了这部分资金支持,而新疆多数州市的高职院校尚未获得相关的产教融合财政专项经费,在开展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转型升级融合互动中资金严重不足,双方的协同难度较大。
再次,企业参与高职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不平衡。立足或依托新疆各州市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水平,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等地的产业经济发展较好,其产教融合方面的经费投入较高,但南疆地区的院校经费本身并不充裕,经费投入有限,其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很难保障。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带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差异,进一步影响了高职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水平,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教融合经费投入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两个子系统未能平衡发展,交互融合水平不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