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研究结论
(1)基于协同共演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供给侧改革思想、不平衡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将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置于统一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并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分析两个子系统的协同共演进程,构建两者融合互动的概念模型,为后续两个子系统的融合互动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本研究基于协同共演理论,从规模、结构、质量等三个维度构建两个子系统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使用熵权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个子系统的融合互动水平,为诊断两者融合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根源奠定基础。
(3)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疆统计年鉴2012》《新疆统计年鉴2013》《新疆统计年鉴2014》《新疆统计年鉴2015》《新疆统计年鉴2016》《新疆统计年鉴2017》《新疆统计年鉴2018》的面板数据计算核心区各州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得分,通过对新疆地区28所高职院校的系统调研与访谈数据计算新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综合得分,并依据耦合度指数、协调度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对该地区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具体的实证检验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阶段,与之所对应的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的综合评分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两个子系统的综合指数低,且存在不适配的现象,两者的耦合度不够平衡,协调度水平较低,造成两个子系统的整体耦合协调度不够理想,除乌鲁木齐为濒临失调外,其余地区均处于更严重的失调状态。
其次,高职专业—产业耦合协调度水平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较快的被调研地区基本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协调状态,而经济发展较慢的被调研地区两个子系统处于中度失调状态。
再次,核心区内不同州市的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区域间并未形成强大的辐射联动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区域高职专业规模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适配度不够高,专业建设人财物投入存在不足等。
(4)以新疆昌吉州为典型案例,具体解析该地区两个子系统交互融合的现状,以点带面,更深入细致地展示两个子系统以高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为主线,在规模、结构与质量方面的适配度,更全面地分析该地区两个子系统的融合互动情况。
(5)总结核心区高职专业—产业交互融合中存在的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问题,并从法律法规和制度缺失、体制机制局限、建设经费不足等方面挖掘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进而从主体融合、要素融合、结构融合和空间融合等四个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举措。
(6)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两个子系统融合互动的发展定位、战略定位、发展举措,基于目的性、可操作性、监督性、稳定性等原则,完善融合的动力机制、建立经费的保障机制、创建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优化校企协同的治理机制、强化高职专业—产业融合的督导评价机制,为核心区两个子系统的融合互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