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州市的重点产业
根据2019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可知,新疆2018年GDP增长6%,经济保持正常运行,其中,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业等第一产业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旅游业增长40%以上,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新疆各行政区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与优势,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紧抓重点发展产业,推进各地区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1)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会城市,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契机,围绕《关于加快乌鲁木齐市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推进化工、先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信息、轻工业、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八大产业集群及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20年,八大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其中,化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硅铝基电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产业产值达到千亿规模,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信息产业产值达到千亿规模、轻工产业产值达到650亿元、金属制品产值达到350亿元,纺织服装产值达到百亿规模。
(2)克拉玛依市
在“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机遇,通过加快推进克拉玛依市石油中心建设,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建设,持续推进“632”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即以能源资源开发和金融、信息、旅游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石油石化核心产业,扩大开放力度,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下游关联产业;突出发展金融、信息、旅游等三大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布局,构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产业多元、绿色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
(3)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加快建构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向东协同进程中,推进与乌鲁木齐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东三县与吐鲁番市、哈密市紧密衔接,共同打造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在向西融合发展进程中,高标准编制石玛融合发展规划,力争在玛河生态城、休闲宜居区、物流集散区、新业态试验区“一城三区”建设上突破;在向北联动发展中,依托阿福准铁路建设和G216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准东开发区与阿勒泰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与此同时,昌吉州主动融入核心区“五大中心”和乌鲁木齐国际陆路港、航空枢纽建设,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壮大一批与乌鲁木齐错位发展的专业市场。
昌吉州围绕总体发展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力度,推进三次产业的转型发展,并结合三次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助力三次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第一产业,昌吉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五大产业联盟实体化、规范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一个县市一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多园”布局;第二产业抓重点,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助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业,推进乌准铁路电气化双线改造,争取开通客运班列,促进昌吉火车与乌鲁木齐西站功能组合,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建立准东快速服务中心,吸引新疆内外知名快递、物流企业落户新疆快递产业园,打造向西开放的综合物流集聚区,加快发展信息产业,集中建设新疆信息产业园,推动准东数据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新疆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金融产业”,培育壮大康养产业,打响昌吉康养圣地品牌。
(4)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聚焦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调“一产上水平”,打响伊犁绿色有机农产品招牌,智慧农业建设;“二产抓重点”,做大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技术改进并迈向中高端,推进煤电煤化工等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机械加工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产大发展”,重点发展旅游业、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业等。
(5)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音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古代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音州,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如天山、昆仑山、大漠、大湖、大草原、大戈壁等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巴音州聚焦总体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方向,在产业发展中,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主推“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提档,加大巴音州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另外,发挥巴音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战略要地作用,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区的建设,做大做优旅游产业,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6)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龟兹故地,被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阿克苏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间位置,是北疆进入南疆的门户与枢纽之一,还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贸易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阿克苏地区充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坚持优势资源转换和集群集聚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阿克苏地区做大总量、提高产品品质、提升效率,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加快推动能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轻工、建材冶金、战略新兴产业和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7)和田地区
契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规划,和田地区重点打造旅游文化名城、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要交通节点城市、玉石生产加工基地。因而,和田地区坚持优势优先、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如下六大产业:①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国家与自治区制定的特殊扶持政策帮助和田地区解决纺织服装市场的开拓和劳动力就业问题;②打造民族特色产业,根据民族地区的独特技艺,重点开拓地毯编织、艾德莱丝绸、维吾尔医药、民族特色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特色清真食品等产业,并进一步做精做优;③推进矿产开发业,进一步加强对和田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探的力度;④开拓玉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通过制定交易规范保证玉石开发与交易秩序,提高玉石加工水平,建立和田玉交易所;⑤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吸纳本土劳动力就业,促使农民就业增收;⑥大力发展物流快递业,支持和田电子商务进村,打造电商产业园、物流中心和乡村两级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和田地区的快递业务由县城向乡村延伸。
(8)哈密市
哈密市作为新疆的东大门、古代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重要门户,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哈密东与甘肃的酒泉市毗邻,南与巴音州相连,西接吐鲁番,与昌吉州相邻,北与蒙古国接壤。哈密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西域与中原文化的荟萃地,它不仅是新疆向内地开放的门户,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孟秀玲,等,2015)。
哈密市秉承“自治区副中心城市、一级交通枢纽、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和重要的增长极”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提升和新型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提升已形成的装备制造业、煤电、煤化工、风光电、黑色有色金属深加工、石油化工的竞争力,加快新兴综合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加工、东联西出的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并发挥延伸、辐射效应,加速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加快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9)吐鲁番市
依托吐鲁番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商贸物流业发展为抓手,以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作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并形成发展新格局。吐鲁番市明确供给侧改革方向,继续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有效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促进国有资本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行业领域,以及火洲果业等优势产业集中。
吐鲁番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培育壮大优势与特色产业,不断扩大实体经济规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其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吐鲁番特色农产品培育和引进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吐鲁番特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推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新疆“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整体布局,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新型建材业的发展;利用吐鲁番独特的光热资源,积极发展汽车全功能检测、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烘干制干等产业,带动吐鲁番的“热经济”。
此外,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推进食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旅游品加工业的发展。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进一步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和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运输网络,以重点商贸物流企业为依托推进区域内商贸物流业的整体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开拓“电商+旅游”模式,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推进“互联网+”三次产业的交互融合,探索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