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共演的主要进程
将Romer(1990)、Grossman和Helpman(1991)、Aghion和Howitt(1998)等的熊彼特主义技术进步驱动理论,Alcouffe和Kuhn(2004)、Jovanovic和Yatsenko(2012)等的技术扩散驱动理论,黄凯南(2010,2014)等的技术创新驱动理论应用于两个子系统的交互融合进程中,围绕知识、人才、技术、制度等驱动要素推进两者由内而外、由个体至整体、由微观至宏观的协同共演进程。
(1)企业层面转型升级演化
企业围绕技术、市场、管理的升级,制度、体制的创新,先进知识与优秀人才的输入,向主导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转型,提升其生产、运营、管理效能,助推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
(2)产业层面转型升级演化
根据产业内企业转型升级情况、消费者需求、政策制度要求,通过产业内技术创新、人才输入、政策制度支撑的共演,形成产业内竞合效应,扩张技术创新型、战略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收缩或淘汰低效率、高能耗、落后产能的产业,推动区域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高职专业建设演化
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之一的高技能人才供给基点的高职专业,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技术创新要求、人才规格要求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科学性预测、系统性分析,开展高职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设计等。
(4)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的协同共演
发挥各级各类政策、制度的牵引与支撑作用,推进两个子系统的交互协同,建立畅通的“专业—产业”链,形成以技术进步为主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融入创新驱动生态系统的专业—产业交互作用联合体,助推行业或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
(5)整个产教融合系统的演化
通过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间的横向协同、纵向协同、机制协同,依托专业链有效贯通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实现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侧的结构性转变,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助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