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完善两个子系统融合的动力机制

10.2.1 完善两个子系统融合的动力机制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的动力源于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体而言是利益驱动、优势互补、政策驱动、发展需求等要素的综合作用,即激励高职院校、行业或企业等参与者受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等要素作用产生交互融合意愿,并激发协同的兴趣。

(1)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动力机制

由供给侧与需求侧两者协同共演的理论基础可以发现,从促进两者融合互动的动力机制来看,驱动行业或企业参与高职专业建设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企业一般会通过市场预测与反馈发现某产品具有较大需求,为了进入该市场,需要投入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而这些要素有时需要通过协同、共享的模式获取。在当下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其对专业人才与科技具有强大需求,而高职专业建设就围绕人才与科技成果开展活动。因此,完善高职院校与行业或企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有助于调动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中高技术技能人才与技术创新的需求,进而吸引行业或企业参与高职专业建设,优先获得高质量的高职人才与科技成果。

(2)建立健全基于政策的驱动机制

政策是规范高职专业建设活动与产业转型升级活动的依据与保障,只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才能确保两个子系统的交互融合。因而,可以说,政策体系是促进两个子系统交互融合的前提与基础。

首先,建立促进两个子系统交互融合的宏观政策、制度与体系,以此保护交互融合中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给予政策与制度上的规范与支撑;依托科学的产教深度融合驱动政策,如严谨的法律法规、健全的组织内部与组织间协同的规章,使两个子系统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此外,专门出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待遇等,也有利于调动行业或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完善基于专业—产业共需的技术技能累积创新驱动机制。技术是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共同的需求,通过建立一批专业—产业交互的技术技能累积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平台的技术共创共享机制,满足产业升级进程中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的需求,驱动行业或企业参与高职专业建设。同时,技术也是高职专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依托技能累积创新平台,调动院校师生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实现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的目标。

最后,进一步完善针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相关政策。根据当下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允许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投资开设职业院校,并基于混合制管理模式推进两个子系统的交互融合,如建立院校的市场化运作,改变传统的由院系行政班子的议事决策机制。同时,在混合所有制建立院校、改革运行中,政府部门只需要做好监管工作,突出不“越位”、不“缺位”,进而形成高职院校走向产权结构多元化、发展方向市场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人才培养实用化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