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的评估体系缺失
对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交互融合水平的评价对后续的改进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这两个子系统分属两个部门,因而在评价两者的融合成效时需要建立行业、企业、社会、院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然而,本次调研发现,在产教融合中缺少行业、企业、社会等主体的评价,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反馈,存在评估过程中信息化手段滞后、专业引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标准不清晰、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专业建设不准确等问题。
首先,缺少行业、企业等评价环节。当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评价多立足职业教育视角,即站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来看具体的融合成效,而评价的效果多从职业院校视角分析其专业设置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架构、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且一般由院校自身来开展评价,而忽略了行业、企业作为协同治理者对于高职专业建设所供给人才、技术、服务的满意度,由于缺少行业、企业等主体的参与,对两者融合的成效很难做出精准、客观的评价。
其次,缺少对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交互融合过程的评价。从当下的评价体系来看,不管是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院校满意度,还是社会满意度,基本上都是围绕“毕业生”而来的,主要是看毕业生的培育质量,但是对于两者在融合互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专业设置或调整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可行性、课程体系设置的有效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合理性、校企专兼职教师的交互性等缺少评估,因而对两个子系统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往往难以探寻,进而影响所制定的两个子系统交互融合路径与发展对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最后,缺乏对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时间长达一年,但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监管不够到位,未能系统获取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成长信息,以及企业对学生是否胜任岗位的评价结果,无法保证两个子系统的融合互动。对学生实习尤其是分散实习进行有效管理和系统评价,也是凸显两个子系统交互融合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