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协同共演融合互动机制

4.4.3 协同共演融合互动机制

在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的交互融合中,基于供需协同共演能更好获取两者融合互动成效,通过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选择机制、学习机制、正反馈机制的保障作用,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发展。

(1)创新机制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创新,它不仅是两个子系统自我演化的条件,也是子系统间演化的必然要求。在两个子系统的交互融合中,围绕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重塑以创新为中心的价值链。在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中,运用分配、奖励制度提升子系统内部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在专业建设子系统中,围绕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通过完善的创新机制来实现专业建设子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在创新中的交互性,集聚创新要素促进技术进步,实现两者的协同演化。

(2)选择机制

在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的供需共演进程中,必须依托健全、有效、精准的选择机制实现深度融合。如在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中的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筛选中,根据多样化的创新知识、技术与人才,制定和宏观政策制度相一致同时又能凸显中观与微观的筛选标准,精准选择所需的知识、技术与人才,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在专业建设子系统中,也必须制定相应的筛选标准,如调整专业结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进而促进两个子系统的适配性。

(3)学习机制

在协同共演系统中,围绕知识、技术等核心要素开展的知识与技术的更新、交流、传递、扩散,有赖于稳健学习机制的助推作用。

在交互融合系统中须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通过参与主体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与学习资源的共享,不仅在各子系统中推进学习,积累知识并推进知识更新,也能在系统间发挥知识种群的效用,突破场域限制,如围绕前沿知识与先进技术交流研讨,行业或企业与高职科研人员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方法,积累新知识;鼓励高职院校专业师生围绕行业或企业要求开展科研工作,如推进发明专利在企业中的转化应用等。此外,制定企业员工年终绩效与高职专业建设服务挂钩,高职院校教师绩效中建立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两个子系统的参与主体能交互学习,使知识、技术实现共生、共享、共栖,有效推进供需的协同共演。

(4)正反馈机制

在高职专业建设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的融合进程中,要取得知识、技术、人才、制度等方面的成效有赖于健全的正反馈机制的监控。在政策制度指引下,制定反馈评价标准,设置反馈评价指标体系,凸显知识更新成效、技术创新水平、专业人才就业率、就业匹配度等指标评估两者融合的成效,并及时调整两者融合的理念、方法、模式等,以此保证两者的有序融合、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