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 昌吉州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交互融合现状
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重点产业是技术技能人才应用的需求侧。近年来,昌吉州确立了“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产业教育”的产教协同发展新思路,遵循“办学跟着就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人才培养目标跟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走”的理念,探索出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特色路径,建立由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或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有机体,并从主体、空间、要素、结构等方面推进昌吉州专业—产业交互融合的进程。
(1)两个子系统的主体融合现状
职业院校与行业或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主体,须在专业人才培育中发挥主体作用。近年来,校企双方也开展了诸如“订单培养”“二元制”“三递进”“教产一体”“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成立了职教联盟和四大职教集团,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成立企业学院8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研究所9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验室)5个、“校中厂”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3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4个、州级17个)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4个)。州内职业院校制定院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6门、编写教材20多本,昌吉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如表7-4所示。然而,企业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合作关系上,形式重于内容,企业真正参与专业人才培育的实施机制尚未形成;公共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缺乏;现有职教联盟的机制不活、约束力不强、内部共生性较弱,专业化职教集团数量偏少;社会培训、社区教育比较薄弱。
表7-4 昌吉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2)两个子系统的要素融合现状
①专业设置。对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昌吉州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中涉及一级专业大类18个、二级专业类目49个、三级专业类目139个,覆盖率分别为94.7%、49.5%、18.6%,其中,专业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大类依次为教育与体育类、装备制造类、农林牧渔类、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具体情况如表7-5所示。从昌吉州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可以发现,其专业集聚度不够高,说明专业集群的效益难以凸显;每个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数量较少,每个专业招生人数也偏少,部分中职院校的专业人数仅有十几个,这也说明昌吉州的专业建设效益不尽理想。此外,昌吉州的重点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农牧业、能源电力电气、机电机械,专业面窄,与昌吉州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匹配度低。
表7-5 昌吉州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②师资队伍。2018年,昌吉州职业院校教职工总数2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632名,“双师型”教师788名,“双师型”教师占比48.3%,州属职业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只有76名。以上数据表明,昌吉州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重偏低,企业技术骨干到职业院校兼任教师的数量偏少。
③招生规模。近年来,昌吉州职业院校每年招生数量约为1.25万人,毕业生在昌吉州域平均就业比例为73%,每年约有9000人就业创业。2018年,昌吉州职业院校招生13942人,在校生42194人,毕业生11100人,招生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依次为装备制造类、教育与体育类、农林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类、财经商贸类。由此可见,昌吉州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专业方向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结构和方向吻合度不够高,同时,随着初中、高中生源的逐年减少,生源问题成为影响昌吉州产业发展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经费投入。昌吉州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目前,昌吉州职业教育建设每年会投入2亿元经费,主要用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与基础设施等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昌吉州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3)两个子系统的结构融合现状
从昌吉州现有的校企合作、专业—产业交互进程可知,订单培养、二元制、工学交替、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等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熟,但从昌吉州产业链与教育链的适配性来看(表7-6),目前昌吉州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昌吉州重点产业的发展战略还不够匹配,表现在昌吉州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专业规模、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还不能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即每个专业大类下属的专业开设数量相对较少,不足以应对昌吉州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另外,部分专业比较陈旧,新增专业不多,其人才培育的层次、类型、规模及结构与行业或企业的真实需求的契合度较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度则更低。
表7-6 昌吉州产业链、教育链、就业链对接情况汇总
续表
(4)两个子系统的空间融合现状
昌吉州所辖两市、五县、三个国家级园区,总体布局有9所院校(图7-1),其中,昌吉市有3所(2所高职、1所本科),较为聚集,主要开设装备制造、煤电煤化工、现代农业、电气自动化、康养服务、现代物流等专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服务能力。其他市县各1所职业中专,中职校平均开设6.4个专业,在校生平均有1000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较弱。
2012年成立的准东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煤炭、煤电、煤电冶、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辐射一批配套产业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100亿元,产业主体地位逐步加强,重点产业在全州占比30%,未来将达到50%以上。目前,准东开发区入驻各类企业500多家,规模及以上企业30家,企业员工8万多人(2020年,预计居住人口将达到24万人),70%来自外地,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5%,大专学历占比16.7%,大专以下学历占比74.8%;企业高端领军型人才总体较少,产业工人数量和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经济发展速度,初级技能人才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91%,中级技能人才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61%,高级技能人才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产业技术工人结构严重失调。目前,准东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尚没有职业院校布局,是职业教育的空白区域。
图7-1 昌吉州职业院校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