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转型升级现状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发展,尤其是各行政区划范围内三次产业中重点发展产业的分析中了解到,核心区各州市整体经济水平逐年上升,2018年核心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6%,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发展。纵观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核心区各州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其仍然存在产业结构整体偏重,产业链条偏短,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新旧动能转化速度缓慢、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经济转型任务艰巨等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新疆聚焦总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针对重要领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等推进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传统重工产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遵循“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交互性,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对核心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增长极,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核心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核心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1)“一产”大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首先,加大力度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农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营销等,建设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完善设施设备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其次,有序提升农产品品牌策略,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着力推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有序发展。
(2)“二产”抓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针对核心区产业偏重的难题,须加快推进传统工业中重大技术的改造升级,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实现区域产业的提质增效。首先,推进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哈密市等核心区内的7个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发挥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特色农牧机械等优势产业的辐射效应,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其次,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产业优势与集群优势。再次,推进培育核心区的工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上规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民营企业,鼓励各类民营企业优化重组,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集群效应的发挥。最后,在国家对新疆纺织服装业的扶持优惠政策支撑下,推进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假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推进民族手工业、旅游品加工业的有序发展。
(3)“三产”大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核心区当下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依托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一步推进通关一体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主动参与中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进出口资源加工企业、特色产业、边境(跨境)旅游、边民互市贸易、电子商务等外向型经济,实现“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口岸经济”的转型;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推进核心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城乡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其次,推进“互联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即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医疗、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对核心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次,大力推进“旅游+”战略,推动核心区全域旅游发展,使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体育有机融合;集中力量打造核心区旅游知名品牌,凸显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户外运动、康养服务、边境旅游等;加大对核心区老字号土特产、手工艺品、特色文化商品的开发,提升核心区旅游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