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创业精神的含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业的含义
“创业”一词,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源远流长。
①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业就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的意思。
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创业难,守业更难”之说,表明了所创之“业”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事务,而是可以长期运行的“基业”。
2.现代社会中狭义的创业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企业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这一特征起源于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当代经济社会中的众多概念也来源于西方社会。
从其来源来看,狭义的创业就是英文“start up”,即创办企业。
专栏1-1
“星期八便当”
孙浩铭,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5级本科生,“星期八便当”创始人。
作为一名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孙浩铭经常会回到当年读书的奉贤校区,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除了那些熟悉的环境和场景,他看到在炎炎烈日下,抑或是在狂风暴雨中,学生们下楼取餐的情景;也看到曾经学校后门街上的一个个简陋厨房,在糟糕的卫生状况下制作出来的快餐;还看到那些已经黑掉的油仍在一遍一遍地被使用着来制作食物……他发自内心地想为学弟学妹们做些事情。于是,“星期八便当”应运而生。它的宗旨在于送餐到寝,孙浩铭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是快速送达,零元起送,用健康的食材和调料,切实打破快餐外卖行业的种种弊病,让客户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在运营过程中,“星期八便当”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高温天、台风天、考试周……但孙浩铭从未退缩,而是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凭借对校园地形的熟悉,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制定了最便捷的运送路线,以确保及时送餐。
为保证便当的食品安全、口味纯正,孙浩铭与中粮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中粮集团提供相应的食材和调料,严把品质关。
与其他外卖不同的是,“星期八便当”的送餐员全部是在读学生。每栋宿舍楼有一名送餐员,公司将便当交接给送餐员,由送餐员负责送到寝室。这样既方便了公司业务拓展,又能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星期八便当”营业后,因其贴心、快捷的服务获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肯定。短短一年,“星期八便当”就以华东理工大学为大本营,拓展出多个高校校区级分店,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研发,对原有产品口味进行改良,并对配送能力进行提升。
每年开学,孙浩铭都会给每一位订餐的客户亲笔写一封感谢信,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给客户带来更优质的用餐体验。
3.创业的定义
众多研究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创业做出过定义,李志能等在综合各种研究的基础上,对创业做出了如下定义:“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必须要贡献时间和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创业包括一个创造的过程—它创造出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这种新事物必须是有价值的,不仅对企业家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对其开发的某些目标对象也是有价值的。这里的目标对象可因企业家所处行业的不同或其创造的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2)创业需要贡献必要的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要完成整个创业过程,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就需要贡献大量的时间,而要获得成功,不付出极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3)承担必然存在的创业风险。创业风险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取决于创业的领域,但通常的风险不外乎财务风险、精神层面的风险和社会领域的风险等方面。
(4)给予企业家创业的回报。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回报可能是由此获得的独立自主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的满足。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家,金钱的回报无疑也是最重要的,对其中的许多人来说,所拥有的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一种尺度。
4.创业精神的定义
所谓创业精神是指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实践蓝图的思维操作意识。创业精神还可以理解为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其主要含义为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对于上述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就其本意而言,创业精神就是指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依靠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使企业家在特定环境下,及时把握机会,不断克服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
(2)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如果个体表现出创新、承担风险和主动进取的行为,那么他就具有创业精神;第二,创业精神体现在为了开发机会而利用集中独特的系列资源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