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创业的兴起
1873年,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以继昌隆缫丝厂的诞生为标志,在古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第一次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曙光。该厂的创办人陈启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民族企业家被载入史册。
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有很多令人难以忘记的开拓者,如张謇、张之洞等。作为中国进入工业时代的奠基人,他们历经了长期的磨难,备尝艰辛,给中国近现代经济事业留下了一批宝贵的财富。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的创业英雄们,也奠定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使创业活动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一个创业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比土地、劳动、资金更有意义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同时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人力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而创业者则是稀缺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杰出拥有者和创造者。因此,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创新创业是每个社会成员改变命运、追求卓越的一种途径,是组织不断成长的方式,是国家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国外的创业史上,为世人评论最多的当属“硅谷”。创新是硅谷不断产生新公司的原动力,一个研究成果、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甚至一个好的想法都可以促成一个公司的创立。目前,硅谷是世界上最先进人才和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在这个科技园区中,共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数以千计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拥有数以万计的技术公司。
创业者们会创造、塑造、认识并捕捉各种商业机会,在创造巨大价值和财富的创业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能量。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没有,我们面前也什么都有”。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极具不确定性的创业时代,或许每个人都有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都有通过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因而产生了很多创业精英。
专栏1-3
状元张謇投身社会创业事业
张謇,江苏南通人,为清末光绪年间的状元。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帝国主义更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处于亡国灭种边缘。张謇虽为状元郎,却无意于官场角逐,常常夙夜难眠,为国家命运徘徊辗转。
终于有一天,一名外国人的一番话使他恍然大悟:“中国非真能实现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大兴实业,推广慈善,必不能共和,必不能发达。行此四事,一二十年后,必跻身一等国;能行二三事,亦不至落三等国。”
为了能实现“匡济天下”的抱负,张謇抛弃官职,下海经商,踏上实业救国之路。张謇此举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可能身败名裂,因此以“舍身饲虎”形容也不为过。但为天下苍生,他义无反顾,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出于“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儒家理念,他将所创办的实业命名为“大生”,历经数十年商海沉浮,大生纱厂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骄傲。创办实业不过是张謇获取资金的途径,他真正醉心的是教育、慈善事业的振兴。
南通为张謇故乡,在晚清乱世中饱经战火蹂躏、灾害摧残,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张謇为了能拯救父老乡亲于水火,倾尽财力和心血。
张謇兴办了许多慈善机构。为帮助穷困潦倒的妇女,1896年,他出资设立儒寡会,优恤士族妇女;为拯救被溺杀的婴儿,1904年,他发起建立新育婴堂,收容婴儿千余名;为救助无依老人,1912年他创办了养老院;为安置无业贫民,1914年,他募资开办贫民工厂,招收贫民百余人;为救助误入风尘的女子,1915年,他支持警察局设立济良所,帮助娼妓改过自新;为帮助残疾人获得独立生存能力,1916年,他购地兴建残疾院和盲哑学校,教授残疾人生存技能;1916年,他将养济院改成栖流所,收养乞丐。张謇创办和支持建立的慈善救助机构还有为死亡而无处安葬的贫穷者提供帮助的义冢,面积达540亩[1]。除此之外,张謇还创办了女红传习所、医院、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公园等公益机构。
兴办慈善事业需要大笔资金,张謇除将大生纱厂每年盈利拨出相当部分作为慈善专项基金外,还在百忙之中,卖字筹资。育婴堂创办时,资金难以维持,于是张謇在报纸登广告,一卖就是数年,所筹资金捐给育婴堂。张謇还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政府拨款资助慈善事业。同时,他注重慈善机构改革,教养结合,让弱势群体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尽管如此,张謇仍是负担沉重,在二十年岁月中,张謇为慈善事业捐资一百五十万元,负债五十万元。
在张謇的努力下,南通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县城转变为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百姓安居乐业,街道秩序井然,许多慕名前来考察的外国友人被良好的社会风貌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所陶醉,称其为“人间天堂”。南通成为中国近代城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