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财务分析

6.2.3 财务分析

企业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项。

1.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反映的是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也被称为短期偿债能力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目前最为常用。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得到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货币资产(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2.营运能力比率

营运能力比率是用来分析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效率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在会计期内的销售收入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是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

通常,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越快。平均收账期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关系如式(6—9)。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指标。它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值,也称为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通常,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占用水平就越低,流动性就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显著提高一家企业的变现能力。

3.财务杠杆比率

财务杠杆比率是反映一家企业负债筹资的规模及程度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和已获利息倍数。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其中,负债总额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值。产权比率可以反映一家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通常,高产权比率意味着财务结构属于高风险、高报酬;低产权比率意味着财务结构属于低风险、低报酬。此外,产权比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债权人提供债权资金的保险程度。

(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是企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值,反映的是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企业负债就越高,意味着其财务风险就越大。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息税前利润总额)与利息费用的比值,用以衡量一家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反映企业赚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相对于销售的盈利能力指标,二是相对于投资的盈利能力指标。

(1)相对于销售的盈利能力指标

相对于销售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它是判断一家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定价能力的指标。

销售利润率,是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2)相对于投资的盈利能力指标

相对于投资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收益率、平均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也称为投资收益率,反映的是一家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期初资产总额和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净资产收益率,也称为权益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总额的比值。

5.市场价值比率

市场价值比率主要包括市盈率、盈余报酬率和市净率。每股市场价值是指企业普通股股票的每股交易价格。企业普通股的市场价值等于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乘以发行在外的股数。

(1)市盈率

市盈率是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

(2)盈余报酬率

盈余报酬率是市盈率的倒数,即每股收益与每股市场价格的比值。

(3)市净率

市净率是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

专栏6-2

初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会面临以下问题。

(1)财务管理权力集中。初创企业所有人多为个人或合伙人,属于私营性质,企业所有者往往是企业经营者,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职权会被经营者独揽,被随意性操控,存在明显的公私不分情况,很难将财务管理的计划性、决策性和控制性等价值和作用充分、全面地发挥出来。

(2)会计监督未能取得应有作用。初创企业的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更多地集中在形式上,未能取得理想的监督效果。初创企业在创立阶段尚未设置专门的会计岗位,多数企业会计人员由其亲属等担任,岗位设置毫无意义,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更多地根据决策者意图进行,无法严格遵循会计法相关规定。开始创业的小企业,还缺乏来自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外部监督,企业创立初期其税收贡献低、业务量少,无法得到税务等部门的重视,最终外部监督未能发挥相应作用。

(3)缺乏专业性财务管理人才。企业创立初期受到资本等因素限制,在人才选择方面,更多地会选择业务人才,很少会高薪聘请财务人员,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等情况。有些单位没有会计专岗,财务工作由企业所有者直接负责。即使聘请会计人员,也仅仅进行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现在还有专门为创业企业进行代记账和代报税等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很难得到保证,无法从企业现金流、业务量等方面出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很难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应促进作用。

(4)企业融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有研究表明,多数企业初创期的会计报表缺乏真实性,企业创立初期本身存在较高风险,银行等投资机构不愿放款,还有一些企业存在逃避银行贷款债务等情况,企业的资信受到严重影响,最终无法取得投资机构信任。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初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财务管理对策。

(1)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机制。首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多企业在初创期存在明显家族性质,管理人员选择朋友和家人等担任,在决策方面存在有独断专行等表现,各项决策制定缺乏科学依据。企业所有人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提高,容易出现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企业创业初期需要采取产权主体多元化,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进行改造,实现对所有权结构的优化,提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使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监督。从外部监督角度出发,初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健全会计法规,提高初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通过立法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会计主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对企业人员财务管理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第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需要各司其职,落实监管责任;第三,强化中介机构和社会的监督作用,使中介机构在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方面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做好注册会计师质量和程序方面的监督,确保中介机构社会服务有足够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重视专业性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初创期,所有者需要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有清楚认识,建立一套满足自身需要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设置专门的岗位,选拔专业性人才,安排人员展开财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支撑。

(4)做好企业融资能力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谨慎投资,做好投资风险管理。企业初创期,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企业资金需要用在关键环节,不能有投机心理而导致出现资金浪费以及业务分散等情况,针对有盈利空间的项目,在投资时需要从科学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做好企业当前形势的分析,明确风险承受能力,再对投资项目风险水平进行充分全面分析,做出决策,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关卡,最终提高公司的成功概率。在投资量大以及风险较高的项目方面,需要主动回避。

资料来源:陈维娜.试分析初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