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创业团队的管理

2.2.3 创业团队的管理

1.创业者的领导

创业团队逐渐形成之后,核心领导者在团队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创业企业的初创时期。这时候企业的运行还没有走上正轨,各方面的限制使得人员配置不够,团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在面对初期经营中的种种困难时,核心领导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激发团队所有成员的激情和创造力,保持团队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核心领导者的独特魅力会促进团队成员的彼此协作。

在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如何提升公司对不确定的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如何对战略价值创造进行发现与探索,如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无论实业界还是理论界都越来越关注一种新型的领导方式—创业型领导。

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古普塔(Gupta)等提出的关于创业型领导的定义。古普塔等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整合创业、创业导向、创业管理与领导理论的基础上对创业型领导进行了界定,即创造一个愿景,以此号召、动员下属,并使下属承诺对战略价值创造进行发现与探索的一种领导方式。

创业型领导主要由两个挑战维度和五个创业型角色构成,如表2—1所示。

两个挑战维度分别是情境扮演和任务扮演。情境扮演是指在当前的资源约束条件下,预想和创造那些一旦被抓住就可以对当前的处理方法进行彻底变革的机会。任务扮演是指使潜在的追随者和公司的股东确信,在这个情境下,通过整合资源,当前处理方法的转变是可以成功实现预期目标的。

五个创业型角色分别是构建挑战、不确定性吸收、路径清晰、建立承诺、阐明约束。

表2-1 创业型领导理论框架

资料来源:Gupta V.MacaMillan, C.G.Surie.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Developing and Measuring a Cross culture Construc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4, (19): 241—260.

构建挑战这一角色是指创业型领导者通过构建挑战,使得团队能够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不确定性吸收这一角色是指创业型领导者需要构建一个愿景,并由下属具体实施,但是创业型领导者必须承担失败的责任。考虑到不确定性对下属的影响,创业型领导者必须使下属建立自信,并使他们确信愿景是可以实现的。

路径清晰这一角色是指创业型领导者需要与内外环境中的各方进行谈判,并能解决潜在的阻力,获得内部关键股东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以及能够消除愿景实现的障碍。

建立承诺这一角色是指创业型领导者需要使用团队建立技能,来鼓舞、塑造一个高承诺的团队,并使这个团队承诺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实现领导所描述的愿景。

阐明约束这一角色是指通过果断地阐明约束,领导者能够再造下属对他们自己能力的感知。而且,当约束被明确时,创造力更容易被发挥。

2.创业团队冲突管理

创业团队成员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冲突,创业团队内的冲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认知冲突与情感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创业团队的认知冲突主要是指团队成员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看法、观点、意见不一致。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调节是解决认知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即个体在遇到新的情境条件下,原有认知结构不能适应现实环境要求时,他只能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否则,只有同化,没有顺应或调节,人就无法保持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平衡。只有通过调节不断解决认知冲突,同化与顺应交替发生并处于一种均势时,才能保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达到某种相对稳定或平衡的状态,促使人的认知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创业团队而言,成员之间产生认知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情况下,这种冲突将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能够提高决策在团队中的接受程度。

情感冲突是指情感主体在其情感需求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使其情感得不到有效的流露而产生的恐慌和不愉悦的心理状态。创业团队中的情感冲突会导致团队成员拒绝参与团队活动、不愿意就问题进行探讨,从而降低团队绩效。情感冲突往往会引起怀疑、不信任等问题,阻碍团队间的沟通。

导致冲突产生的原因很多,员工个性差异、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均、观点不一致等,都有可能引起冲突。频繁发生的冲突会影响团队的正常运行,降低团队绩效,从而影响团队的发展。多数情况下,适当的认知冲突可以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而情感冲突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

有效管理团队之间的冲突,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要分清楚冲突的性质。认知冲突要适当鼓励,情感冲突则应该减低到最低程度。

第二,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冲突采取不同的措施,采用不同的管理对策。

第三,充满冲突的团队等于一座火山,没有任何冲突的团队等于一潭死水,因此既要预防团队之间的冲突,也要适当激发团队之间的冲突。

3.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

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是指创业企业在创造利润、对创业团队成员负责的同时,还要对企业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对创业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尽管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但它们的良好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创业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创造社会财富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国学者戴维斯就企业为什么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被称为“戴维斯模型”,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源于它的社会权力。由于企业对诸如少数民族平等就业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社会就必然要求企业运用这种影响力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2)企业应该是一个双向开放的系统,即开放地接受社会的信息,也要让社会公开地了解它的经营。为了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企业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连续、诚实和公开的信息沟通。

(3)企业的每项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只建立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收益之上,也要考虑决策对社会的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4)与每一活动、产品和服务相联系的社会成本应该最终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社会不能希望企业完全用自己的资金、人力去从事那些只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5)企业作为法人,应该和其他自然人一样参与解决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围之外的社会问题。因为整个社会条件的改善和进步,最终会给社会每一位成员(包括作为法人的企业)带来好处。

2000年,联合国启动“全球契约”计划,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方面的十项原则达成了全球共识。

人权方面:

原则1:企业界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人权。

原则2:保证不参与任何漠视与践踏人权的行为。

劳工标准方面:

原则3:企业界应支持结社自由及切实承认集体谈判权。

原则4: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和强制劳动。

原则5:切实废除童工制。

原则6:消除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

环境方面:

原则7:企业界应支持采用预防性方法应付环境挑战。

原则8:主动增加对环境保护所承担的责任。

原则9:鼓励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

反腐败方面:

原则10:企业界应努力反对一切形式的腐败,包括敲诈和贿赂。

我国学者任玉岭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确立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一是明礼诚信,即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二是科学发展,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和赢利,并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承担起科学发展的责任,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三是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四是保护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五是文化建设,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企业应当分出一些财力和精力担当起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责任。六是发展慈善事业,这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广大企业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地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七是保护职工健康,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应当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八是发展科技,企业要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发,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努力做到创新以企业为主体。